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圆满收官 今年职业院校毕业生享多方面“红利” 学生梦想的领路人 鲁南职业教育联盟 赋能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法国建海外办学项目 新年开门红 寿光市 “校园+N”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寿光市 “校园+N”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通讯员 隋艳玲 董清林

“人才紧缺是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要破解人才需求难题,需要外界‘补血’,更需要自身‘造血’。作为职业教育学校,我们理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既要把校内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要为有就业需求的社会人员提供好培训服务,让学校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企业助力,为政府分忧。”寿光市职教中心校长付伟宗说。

近年来,寿光市职业教育立足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入手,加快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发展“校园+田园”“校园+企业”“校园+社会”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技术人才、新型劳动者,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县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校园+田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寿光市瀚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刘玉江正在大棚里忙碌着。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有1000多户菜农通过大棚“两改”实现了发家致富梦。他的合作社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蔬菜直供基地之一。

“刘玉江是我们学校‘校园+田园’模式下培养出的优秀农民代表,还获得了‘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谈及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寿光市职教中心副校长王旭生充满了自豪。

近年来,学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创新提升新时代“寿光模式”的重要一环,聚焦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通过“校园”把学生培育成“准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田园”把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

“教师、课程和平台是‘校园+田园’模式成功的关键。”王旭生说,“我们建成了由128人组成的农业人才‘师资库’,开设了40门农业课程,编写了19本有‘寿光特色’的农学教材。同时,还打造了13个校内产学研中心、20个市级学研种植农场和521个村级教学站,开发了‘种好地’APP等实用软件,真正让农民‘会种地’‘种好地’。”

寿光市副市长陈湘颖说:“目前,我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3860人,外派技术员500余人次,成果输出到26个省、市、自治区。寿光农民已经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开始用智慧、用高科技手段创造财富。”

“校园+企业”培育新型技术人才

2020年3月,全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拉开序幕,但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用工荒”问题。学校主动请缨为企业纾困,先后组织888名学生到海信集团、比德文控股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顶岗实习,体现了职教人的责任担当。

“企业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依据全市新旧动能转换‘5+4’产业体系,引导校企双方强化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形成了优势互补、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付伟宗说。

据了解,寿光市职教中心从行业领先的工业企业聘请了108位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打造了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超过85%,7名教师成为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省特级教师,26名教师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教练”,辅导的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43枚金牌,学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学校还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搬进车间,根据企业“订单”定向培养人才。与联想集团、墨龙集团等11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40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实训基地。与青岛海信、潍坊比德文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了“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目前,寿光市有职业院校培养经历的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90%以上,职业学校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寿光市教体局职成教科负责人李柏林说。

“校园+社会”培育新型市民

“当前,全民终身学习氛围愈加浓厚,但基础设施和培训精度、广度还远未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效启说,“我们立足职业学校师资优势,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教育等多元参与的‘一主多元’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成立1所市级社区学院、15处镇街社区分院、127个社区服务中心教学站,打造了辐射各行业人群的继续教育培训三级网络,全面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养。”

职教中心还面向社会成立了“巧管家”家政培训学校、“金蓝领”培训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小儿推拿、面点制作、家政服务等培训,每年培训5000多人,使大量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成立安全培训中心,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全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200多期,培训近5万人次。

“不仅如此,我们还与市文明办、关工委、报社等部门和单位联合成立了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组建了140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协助社区成立了100多个庄户剧团、300多个文艺演出队,提升了市民的文明意识。”付伟宗说。

“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氛围的带动下,寿光市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市民都找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契合点,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陈湘颖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