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儿时年滋味 元宝落玉盘 韭菜滋味长 冬白菜 行动不便谨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醉美西溪芦花雪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闲情一隅】

儿时年滋味

□ 熊荟蓉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乡亲们就忙着晒熟米,熬麦芽糖。

把糯米蒸熟、阴干,搓成一粒粒,太阳好时晒上几天,就成了熟米。用砂锅炒,一小把熟米能变成一大碗炒米。用开水泡着吃,放糖或盐皆可。若再泡几片荷叶,可以吃出肉的味道。

架上一口大锅,劈柴,火烧得旺旺的,把米煮成糊状,加入剁碎的麦芽,慢慢就能熬出麦芽糖了。

麦芽糖是用来扯麻糖或者切麻叶子的。把白花花的炒米放入锅里,加入芝麻,倒上适量麦芽糖,迅速翻炒、起锅,倒在案板上,趁热造好型,再冷却一会儿,就开始切麻叶子。几把菜刀在案板上“咔嚓、咔嚓”地切,麻叶子就会堆成一座座小山。

那时候的腊月雨雪多。我们提个火钵炉子,相互串门。打扑克时,双脚踩在火钵上,暖烘烘的。火钵里埋着玉米粒,偶有开花的玉米砰的一声飞出来,大家就会哄抢。

闻到谁家飘出油炸香味儿,我们就会不请自到。家乡的荷叶子、玉兰片、翻饺子、京果、麻枣,都是用油炸的。但我们不说炸,而说“发”,发财的“发”。家家户户都“发”很多。

站在别人家的灶台边,看薄薄的荷叶子和玉兰片从油锅深处冒出来,像朵朵莲花从水里层层绽放一样,神奇又惊艳。

“发”京果、麻枣是最有艺术感的。将糯米磨浆成型,切成鸽子蛋大小,炸得外黄内白,再滚上用绵白糖和熟细糯米粉拌成的糖粉,就是京果。若在外面裹上一层熟芝麻就成为麻果了。

谁家“发”东西、打豆腐、蒸包子,都会分给左邻右舍品尝。越“发”越有,越舍越得。哪怕是除夕早上贴春联、门神和年画,也是谁家先搅了面糊,左邻右舍都拿去贴。只有年夜饭是放了鞭炮后,关上大门,各家吃各家的。

年夜饭讲究十大碗。对一年到头不见荤腥的农人来说,往往第一碗“全家福”一端上桌,就被一抢而空。粉蒸五花肉也是,一大片、一大片油晃晃的,没人嫌腻,连碗底的油汁也会被拌饭吃光。但那碗煎鱼是只能看不能吃的,寓意“年年有余”,要留到请拜年客时才吃。

年夜饭后,就是洗大澡、换新衣。新衣是用布票扯的布,请裁缝师傅做的;新靴是镶着毛边的灯芯绒做的,硬邦邦、暖乎乎的。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打着红灯笼满湾跑,个个“不可一世”!

初一大清早,全家人穿戴整齐,装一茶盘副食点心供在堂屋的方桌上,一起喊“开门大发”后打开大门,在禾场里放一挂大鞭,与乡亲们拱手作揖“恭贺新年”,然后提着罐头或红糖开始拜年。元宵节之前都是相互拜年,每家请一天拜年客,其余时候就在亲戚家吃。

那时候,过年没有打麻将的,亲友相聚就是吃点心、拉家常、打扑克、下象棋……白天看舞狮子、玩龙灯,晚上看皮影戏。

那时候的年是清贫的、有烟火味的,然而,人世间的浓情、厚意、大滋味尽在其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