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于倩:为贫困学子追梦插上“奋飞之翼” 张贵州:为乡村教育振兴尽心竭力 陈学森:为农民“挑”来美好生活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他牵挂着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题,常年奔波在农村、农业生产一线,用新成果和新技术助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他把研发的20多个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无偿给果农使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陈学森:为农民“挑”来美好生活

□ 特约通讯员 郭翠华

“帮农民增产致富,助力产业振兴,是我一生的事业。”

“苹果和梨分别是我国落叶果树的第一和第二大水果,

‘果盘子’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这是62岁的老党员陈学森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陈学森现为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学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现任山东省农业与农村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十强”产业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智库专家。

长期以来,陈学森时刻牵挂着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题,常年奔波在农村、农业生产一线,用新成果和新技术助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他带领团队选育了20余个苹果、梨等果树新品种并研发了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近年来在山东、陕西等省山区丘陵贫困地区累计推广513.3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5.9 亿元;他把刚育成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及种植技术无偿转让给企业,短短3年内,在泰安、烟台、菏泽等地推广过万亩,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上“一种好梨,一亩万‘利’”的致富路。

把农民脱贫致富的难题作为科研攻关的课题

陈学森坚持把农民脱贫致富中最突出的难题作为自己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

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市场上苹果特色、多样化品种严重不足,其中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苹果尤为缺乏。

与团队人员一起对伊犁野果林进行实地考察时,陈学森留意到新疆野苹果中的红肉苹果,其类黄酮和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香味独特。“能不能把新疆红肉苹果和肉质清脆的红富士苹果杂交,创建新的红肉种质?”他提出一个新的科研课题。

很快,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以高类黄酮为主线,用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苹果品种杂交,并在F1代群体中筛选出R6R6纯合基因型的红肉脆肉株系,逐渐育出了“幸红”“福红”“美红”“满红”4个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

让陈学森和团队成员深感兴奋的是,在这4个果肉全红、果皮红亮的苹果新品种中,除了鲜食加工兼用型的“满红”果肉涩味略重外,“幸红”“福红”“美红”苹果均肉质细脆、酸甜适口,鲜食品质优良,明显优于市场上的类似品种。而且,这几个品种均易着色,在不套袋的情况下,果面光洁、光亮,在种植时可不用套袋。

我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但受“口感有渣、梨核过大、不耐储运”等共性因素影响,很多梨都“卖不上价”。

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采集了莱阳梨、砀山梨的花粉,远赴新疆塔里木,与含有新疆库尔勒香梨血缘的新梨7号进行杂交实验。历时10多年,他们选育出了集皮薄、肉细、汁多、味甜、果实大、成熟晚、耐贮藏、抗氧化等优点于一身的“山农酥”梨,解决了中国梨产业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这个品种已经成为更新换代品种。

“作物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俗称‘重茬’)是世界各地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山东省目前的结果园中许多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重茬’障碍已影响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陈学森说。为解决该问题,20多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发明了“苹果‘重茬’绿色障碍防控技术”。

这些技术用在山东省脱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的蒙阴县,让田成有等果农的老果园“旧貌换新颜”。“30多年的老果园,用陈老师的苹果新品种、新技术一改造,竟然变好了,第二年就开花结果,第三年每亩收入3万多元。果子色泽鲜艳、个大、好吃,比普通苹果一斤贵1块多钱。”每每说起自己的“新果园”,田成有都笑得合不拢嘴。

把研发的新技术无偿转变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育出一个苹果或梨新品种要花费10余年的时间。陈学森带领团队选育出“龙富”“山农酥”等苹果、梨新品种,并摸索出了配套栽培技术。熟知的人都说:“这么好的品种,这么新的技术,而且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肯定能转让个好价钱。”然而,面对果农和企业需求时,陈学森却做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有点“傻”的决定:把新品种、新技术免费送给农民。

不仅如此,他还一次又一次跑到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果农修剪、刻芽及精准浇水、施肥等。

菏泽市和济宁市泗水县都有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陈学森免费把适合当地种植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管理、加工技术送过去。这两个市有10余家公司获得了“山农酥”梨种植和育苗权,政府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新品种。

如今,“山农酥”梨在菏泽市的单县、鄄城、东明等地种植面积达2000亩,将很快发展到万亩以上。同时,以梨膏为原料的润肺膏生产龙头企业——烟台市的山东润中药业有限公司正在菏泽筹建原料基地。在济宁泗水县,“山农酥”梨种植面积达300亩,育苗5000万株,规划发展到10万亩。

前些年,陈学森带领团队发现名为长柔毛野豌豆的草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为让果农受益,他每次到生产一线讲课时都背着两麻袋野豌豆种子,送给基层农技人员,让他们在当地果园推广种植。

培训果农也是陈学森把技术送到农民手头的“标配”。每年,陈学森都到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义务培训果农上千人。他把“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讲成接地气的“大众艺术”,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田间管理”,为老百姓送上了免费的“真金白银”。

在陈学森看来,这些都是他作为果树学专家应该做的事,服务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是他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本心和恒心。他也将继续凭着“一腔热血”,挺起“一双铁肩”,勇做新时代的“挑山工”,帮农民“挑”来富裕、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陈学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能够为农民脱贫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我感觉很自豪、很欣慰。”他说,“今后,我要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用新品种、新技术为打造水果产业振兴齐鲁样板加油助力,为老百姓过上更富足、更美好的日子加油助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