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临沂新桥中心小学  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党旗下的开学典礼 “拥抱礼”喜迎开学 信息快递 济南理工学校党史教育“边走边学” 一名济大学子的“特殊捐赠” 让儿童站在教育舞台的最中央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临沂新桥中心小学 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 记者 王京礼 通讯员 刘佃臣

全国生态文明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人工智能试点学校、临沂市教学先进单位、临沂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不到3年时间,临沂新桥中心小学就获得了16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这是我们倾力打造有温度的教育的结果。”该校业务校长康茂航一语道破天机。

“校长有约”激发教师斗志

一个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在该校图书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长有约”如期上演了。“李校长,我建议近期各班班主任召开专题班会,以党领导人民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伟大实践为生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青年教师张静说。青年教师高珊手捧一本教育专著说:“必须倡导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该校校长李正伟频频点头,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下教师们的建议。

“实际上,我们的‘校长有约’已持续两年半了。每次‘校长有约’,我们都悉心倾听教师的呼声,切实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李正伟说,“这是我们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举措。”

张静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是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心小学。受条件制约,过去,学校无法给老师们提供吃、住的场所。放学后,有的老师要开车30余公里回家居住。在‘校长有约’时段,学校领导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当场拍板建起了教职工食堂,改造了教职工宿舍。如今,老师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每晚都能睡个踏实觉,不用开车来回奔波了。”

在一次“校长有约”里,有的教师向学校领导反映:“我们的学校建设正在进行中,很多项目因资金问题停滞不前。部分路面破损严重,急需硬化;校园内有大量积水,难以保障师生安全。”在多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学校自筹资金,抢在学生秋季开学前,硬化了沥青路面。

有的教师在“校长有约”里向学校反映“应按照教师们的‘德能勤绩’颁发各类荣誉”,学校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从此,教师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浑身充满干劲。邵敏、张艳霞等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捐资助学成就“金桥少年”

该校三年级(3)班学生刘兴赫因父亲动了手术,常年卧床不起,靠母亲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而成了一名贫困生。他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不能让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校迅速进行调查摸底,免除了所有贫困生的午餐费和校服费。谈起这些,刘兴赫的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感动。

学校经费有限,单靠一己之力难以解除贫困生的窘境。为此,学校多次呼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请他们给贫困生捐资助学。于是,市电视台主持人等众多社会爱心人士走进了校园,给贫困生送来了课外书、书包、文具盒等“大礼包”。

去年临近年底的一天,爱心人士夏宁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校园,给10名贫困生每人发放了500元的助学金。手捧厚重的“爱心”,刘兴赫无比激动,当场就对镇政府领导、学校领导及夏宁表态:“我一定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报答社会,为祖国建设出力流汗。”

刘兴赫没有辜负学校及社会爱心人士对他的厚爱。自从学校免除了他的午餐费和校服费后,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时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一些帮助和关怀。他逐渐从自卑的阴影里走了出来,自信心越来越强,多次获得“金桥少年”称号。

“早安新桥”赢得家长“口碑”

“钰煊,出家门得戴口罩。”放寒假了,该校四年级(5)班学生王钰煊想出去找小伙伴玩,妈妈邓东艳连忙找出口罩让孩子规范地戴好,然后拿出手机,找到班主任在朋友圈发的“早安新桥”,一字一句地读给孩子听:“疫情未结束,防控不放松!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规范佩戴口罩的习惯,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担心孩子听不明白,邓东艳又将它变成口语,给孩子讲了一遍。

“学校想得太周到了!” 邓东艳逐一翻看班主任的朋友圈给记者看,“不论是孩子文明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交通安全注意事项、防溺水注意事项等,老师每天早晨都发一条‘早安新桥’,提醒我们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防范什么以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激励孩子有效、高效学习,等等,事无巨细。”

“老师的朋友圈发‘早安新桥’已经一年多了。每次,我们都按老师的提醒教育孩子。”几位年轻的家长对记者说。

“我们一定不辜负家长的殷殷嘱托,继续在‘打造有温度的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行。”面对家长的“口碑”,李正伟如是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