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课改人物 “哑巴英语”的“终结者”之策 每期话题

第5版:课改人物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课改人物
05

乔小红和她的“MIG英语教学法”——

“哑巴英语”的“终结者”之策

□ 张秀芳 马效伟

“原来,学英语就像学汉语一样简单又好玩!”

“我很喜欢上英语课,是因为乔老师讲得很有意思,我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英语交流。”

……

在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乔小红的班里,只要一说起英语,教室里就会即刻“沸腾”起来。

从英语学习单词记不住、课文背不了、上课听不懂说不出来,到实现无障碍全英文交流、无障碍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发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这些“巨变”,源于乔小红开创的“MIG英语教学法”:以海量的原版英语阅读素材为载体,以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为依据,通过多种思维方法渗透,实现英语从“听、读”到“说、演”的自然过渡。简言之,就是通过海量听读实现自由表达。

创设情境,

海量输入英文信息

2013年,进入北海学校实验学区后,有过在大学任教英语经历的乔小红,在教学上追求的是“中规中矩”,从单词领读到课文学习,从语法教学到写作指导,并借此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地发现,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好,但多数学生却沉默寡言,不愿张口;即使是在考试中屡屡斩获高分的学生,也很难自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学语言,最终就是为了“用语言”。但现实中学生为什么会陷入“哑巴英语”的困境?乔小红通过私下里和每名学生谈话、分析,慢慢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多数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没意思、没得说,语法枯燥、单词太难记不住,即使单词、语法都掌握了也不知道在情境中、生活中该如何运用……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乔小红陷入了深思:怎样才能让学生说英语像说汉语一样自然?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乔小红发现,英语其实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不断听、说中习得的。只有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在英文环境中,海量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整体感知,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学生才能像学汉语一样自然地学英语。

基于此,她做了一个大胆设想:听读先行,表达并重,整体理解,随心交流。通过超大容量的英文输入输出,让学生在持续原版听读中形成语感,在复杂多样的英文情境中具有英语思维,在轻松复述模仿中生成表达,最终实现无障碍英文阅读、轻松自如交流的目标。

起初,她把基础教材的内容作为阅读材料,把“正课”上成听读课,略过语法,让学生不断地听、模仿、读、再模仿表达,培养语感。但她发现,英语表达的输出效果并不理想:句式单一、表达僵硬、生搬硬套。显然,简单的语言场景是不可能实现语言的丰富表达、灵活运用的,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多样化、真实的语言环境。

基于此,她借助网络、书籍、平板电脑等,给学生整理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听读素材,借助不同课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听读输入训练。

学生听读积累需要充足时间作保障,乔小红便将学生在校一日流程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晨读、午练、晚休前的闲暇时间为学生创建原声听读环境。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她把学生按英语水平分为3级,进行“人工”个性化、差异化听读素材推送。与此同时,她也摇身一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的“播放员”和“服务员”。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乔小红把听读重点放在学生对语境了解和语感培养上。以序列化向学生进阶推送听读小语篇,把“干瘪”的单词、句子放在“健全”的有血有肉的语篇中,使其变得“活灵活现”,包括节奏感很强的自然拼读规则的小语段、配有背景音乐的押韵绕口令的词汇拼接、小主题下的韵律儿歌等。

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重点放在稍微复杂的语篇听读输入上。主要以篇幅略长、原声语速稍慢、情节脉络清晰的小故事为主,如童话盒子、迪士尼绘本系列故事。同时,结合与生活比较贴近的情境会话,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既能感受到英语“说话”的语音、语调和情感,又能深刻地理解句子、词汇的运用情境。

对于英语功底较好的学生,重点放在海量复杂的语篇听读上。语篇阅读除基础教材外,配有《新概念》中的小故事,英文原版的书籍、小小说等序列化、进阶式的听读内容,如《书虫》系列故事,以及BBC英文广播、美国之音(VOA)慢速广播,选听一些浅易的英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报告。这种类型的语篇听读,内容逐渐趋向复杂,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量。

指向理解,

消化吸纳听读内容

“MIG英语教学法”中,语言的理解性“输入”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意思即可,而是指向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真正的理解,通过不同途径让学生理解情境、理解文本,最终将语言内化,实现有效“输入”,达成自然“输出”。

在乔小红看来,学生要实现自如地“说话”,仅仅有“量”的“输入”是不够的。如果“输入”内容不被内化理解,就只是简单的堆积而已。因此,她很注重理解性“输入”,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指向理解的听读练习,而“五花八门”的听读策略则是海量理解输入的有力支撑。

根据不同素材,乔小红形成了一套原声原版下的听力训练办法:盲听、视听和指听。

盲听,只有声音输入,是针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听力环境渲染而进行的一种听力训练。主要包括英文原声歌曲、儿歌等韵律节奏感强的内容。每一项听力内容会多次重复播放,让学生对文本故事有个大体的情境把握,对学生进行“磨耳朵”。

视听,是在可视化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听力训练,包括视频和绘本两种形式,如电影赏析、英文动漫、英文纪录片等。视听训练分3步,屏蔽文字呈现视频——屏蔽视频、图像,播放原声——出现文字——播放视频、图像和文字,各听3遍。

指听,是在纯文本基础上进行的听力训练。这种练习素材主要由文字和音频组成,如童话盒子系列的纸质文本,偶尔也会附带一些简单的图片,在播放音频的同时让学生用手指着默读,每个片段听3遍。指听是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词汇、句型等内容从陌生到熟悉的认知过程,为下一步“读”的输入奠定听觉基础。

“读”的理解输入策略中,乔小红把重点放在发声阅读上,实行“四段阅读模式”:跟读、听读、朗读、复述。

跟读,重点在于整句的朗读,同时也是“磨眼睛”的过程,做到音、图、文结合;听读, 以声音信息形式呈现学习材料,完整听完独立片段并及时“模仿”;朗读, 坚持语言的整体性,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朗读之前,乔小红通常会结合具体素材发给每名学生一个任务单,学生每学期所有的任务单形成阅读册。这既是学生输入过程的依据,也是语言输出的参考,是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基本策略,包括借助思维工具梳理、问题梳理、工具书查阅等。各种思维工具是她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法宝”。比如:有关时间性、步骤性的故事,教给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梳理;关于描述类的语篇,用“单泡图”进行梳理;对于类比性的内容,用“桥型图”梳理……

在以问题导向梳理的策略中,乔小红会引导学生针对每个语篇用“5W1H”法进行梳理,即按照人员、动作、场所、时间、原因、程度的思路进行情节整理,然后针对重难点分别突破。如《猴子和渔夫》的故事中,学生会逐一记录梳理关于“猴子”和“渔夫”的动作词汇,然后根据故事脉络,借助任务单进行低级复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说话”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慢慢激发了。

“在复述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想要表达但苦于语言积累欠缺、交流不畅的现象。但恰恰是这一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表达渴求。”乔小红告诉记者,复述文本后,她会和学生一起制作规则卡片、英语节日手抄报,搜集英语图标,一起进行情景剧展演,把英语语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意义,学生对语篇、语句意义的整体把握也就更加清晰了。

乔小红强调,在学生复述时,她从不打断学生,因为在语言输出阶段纠正错误,容易破坏交际的连贯性。复述结束后,她会根据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梳理、复述情况进行点拨,提出指向学生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用“I think(我认为)、I believe (我相信)、I can (我能够)、I hope (我希望)”等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内化理解。

如,在《猴子和渔夫》的复述中,她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做决定之前应该怎么做?”这种开放式、交互式的阅读,为语言输出、实现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搭建平台,

实现自由完美表达

海量“输入”最终是为实现自由“输出”。这既是验证学生“听”“读”后的语言习得成果,也是指向语言核心素养的基本渠道,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

对于口语表达,乔小红坚持“三说”原则:自由说——说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英语即可;大胆说——说错了不怕,只要说英语就行;持续说——怎么说都行,只要说英语就好。

她给学生搭建起语言表达的平台,创造了足够宽松的语言表达机会,让学生想说就说,随想随说。

课前演讲自由说。基于语言的自由输出设计,每日课前2分钟让学生进行英文自由演说,是她所带班级的“固定动作”。主题、内容、形式、人员均不设限,只要敢于用英语表达就行。

一开始,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上台演说。但经过“MIG英语教学法”一次次洗礼后,敢于上台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语言信息量明显增多,有的学生在演说中还能融入自己的观点。很快,学生的英语表达兴趣日益浓厚,积极上台演讲、主动开口说英语成为班级的“新风尚”。

剧本创编展演大胆说。这是学生语言输入信息的迁移运用。乔小红把剧本创编、表演的权力全部下放给学生,从剧本主题选择、内容编写、小组组建、角色设定,直至最后展演,让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完成。

“学生有了释放天性、施展才华的机会,就能‘为所欲为’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英语剧本创编了。”乔小红表示,学生们的剧本创编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有改编的,有创编的。每名学生都在智慧分享中输出自己的语言信息,对他人来说,又恰恰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在来回往返的自然输入与输出中,学生实现了深度学习。如《猴子和渔夫》原本是一则寓言故事,课堂上,有一个小组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The Monkey:Hi,What are you doing?(猴子:嗨,你在做什么?)

The Fishermen:We are throwing the net (渔夫:我们在撒网。)

The Monkey: Is it dangerous?(猴子:这危险吗?)

……

乔小红认为,虽然只是一段简短的对话,但能看出学生能够在原来故事陈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说明语言在输出过程中融入了深度思考,语言知识的习得已经自然发生。

趣配音活动持续说。这是学生对角色理解的自由表达,乔小红非常重视学生情感在配音表达中的呈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即使与原故事情节不符,但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说、坚持说,表达就有意义。”乔小红说,书面表达也是如此,她鼓励学生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语言理解性输出,不拘泥于时空,随时进行语言书面表达,如写英语日记、编英语故事、创办英语手抄报等。

“时空隧道”表达墙。在乔小红的课堂上,每名学生都有形状、颜色不一的便利贴纸,教室里的每面墙都是展示区,墙上有不同的版块区域。“问题树”上挂满了学生用便利贴纸随时记录的英语表达中的各种问题,如单词、句型、表达方式等。当问题被解决的时候,“树上”的问题贴会被倒过来变成一个红红的苹果,成为学生输出信息的“窗口”。无论作品是否完美,所有学生的作品都会被展示出来,学生的激情与信心因此被点燃。这也为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与指导提供了平台。

“色彩斑斓”的课外活动。乔小红深知,只有融入生活的英语才有生命力。因此,她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厂、农场等社会大课堂参观学习,并用英语写成日记。

“奇形怪状”的作业。多年来,在作业设计方面,乔小红一直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形式不拘一格,内容百花齐放。她把英语作业设计成一个个鲜活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创作”,还常常针对阅读内容设定主题范围,把作业的设定自主权交给学生。

例如,在“亲子”主题下,有的学生续写《The Son and the Picture of a Lion(儿子和狮子图)》的故事续集小语段;有的学生做了一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配文,在其中一张图片下面标注了一行字“Great son,Little Daddy!(伟大的儿子,渺小的爸爸!)”;有的学生直接做成了关于“love”的英语手抄报……

一项项任务的完成,融入的是学生的思考,也融入了学生的创作力、理解力、表达力和思维力,实现了语言的基本输出。

……

“这个节目是我们自己编的,厉害吧!平时,我们的英语作业就是这样的形式!”

“能够穿越古今,还能用英语演说,你们太牛了!”

“你这个小导游的英语介绍真的不错呀!”

“那是当然,因为平时我们就用英语交流啊!”

在每月一次的英语兴趣周展演活动结束后,家长常常被孩子们的惊艳表演震惊。他们不敢相信,在乔小红和她的“MIG英语教学法”的魔力之下,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孩子们已经实现了从“哑巴英语”到“小百灵”的华丽转身。

“英语是交流工具,会使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们看得见的变化,让乔小红特别开心。然而,她却觉得自己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在她看来,一名英语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开始,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把学生培育成为具有“中国精神、世界眼光”的国际小公民。

沿此方向,一场更美好的“文化之旅”正在她和学生们眼前铺展开来……

人物名片

乔小红,潍坊北海教育集团“百人骨干教师”、英语学科带头人。工作中,她发现语言学习的核心秘密是海量的输入和输出,提出了以“海量输入输出”为主要特色的“MIG英语教学法”。 M(massive)意指超大容量,主要从听读输入量的角度设定,借助音频、视频等载体, 海量输入,海量听读;I(intake)意指引入、摄入、纳入,主要指海量听读的理解性输入,通过跟读、听读、朗读、复述等方式,理解输入,理解听读; G(generate)意指引发、产生、生成,主要是通过海量的听读输入实现海量的表达输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