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深情吟诵中华文化之美 从《约定》看丁捷散文的美学气质 春的小调   在所有的沉思与仰望中闪耀 好书不厌百回读 教师书架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苑】

从《约定》看丁捷散文的美学气质

□ 张宗刚

作家丁捷天资聪慧,12岁便开始写作,14岁在《文汇报》发表处女作,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某知名高校中文系就读,早年即以青春文学创作名噪一时,文学起点可谓骄人。此后多年,丁捷秉持激情与热爱,努力写作,勤奋如一,迄今有数百万字的作品面世。2005年,丁捷以援疆干部身份奔赴西北边陲,在彼处坚守3年。大散文《约定》,即他援疆期间作品的收录。

《约定》以凝练温暖、充满质感的文字,抒写作者精神的提升和心灵的皈依,描摹边疆的风土人情。凡自然之壮阔,风物之绮丽,文化之博大,历史之神秘,尤其边疆民众的率性热烈、豪放豁达、重情重义,他们的胸怀广阔、气场强大、爱憎分明、坚韧不拔,尽纳于笔底;苍茫深邃的历史与浓郁风土人情的交织,生成诗意的叙事。此段经历对其情感的释放、创作的滋养、格局的提升,是毋庸讳言的。天高地远,所向空阔。大美之西域是容纳心灵的所在,无论从地理还是心理上,都是一片王者的疆场。读《约定》,如睹一位风华少年,骑着闪光的骏马嗒嗒而来。在书中,我们看到,少年情怀与中年沉思的交织,成就一个别有魅力的主体,仿佛春之蓬勃相伴秋之思索。与此种青春写作相匹配,氤氲于文本的,是一种永不消退的青春气质。

“草深得像海/马跑得像风/我衣冠楚楚的尴尬/与城市的小里小气/一起/悬挂在那拉提草原的半空。”《约定》中收录了丁捷的部分原创诗作,弹性弥漫的句子点缀穿插于字里行间,彰显诗人本色与赤子情怀。丁捷这样铺陈记忆里的不眠之夜:“夜晚的草原浸泡在无边的黑暗中,变得更加神秘而博大。我站在齐腰的草海中,背后是毡房,背景是里面传来的隐约乐曲声,以及主人、客人们忘情的喧腾声。我有意向草的深处走得更远一些,喧哗渐渐隐退,大自然的表演悄然登台。一阵微风吹过,草海推来的声浪,由远及近,波及我的身体,又向身后退去。那声浪,有时候像细细的密语者,有时候像嘻嘻的窃笑,有时候像缓缓地咏叹着。”草原之夜的浪漫美丽,宛如集中了一部精彩电影场景的贴片,不断闪映,摇曳出别样风华。丁捷写景状物,体察入微,往往极尽细腻、繁丽、周密,而不失层次鲜明,读来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的《社戏》中,那夜色下缥缈如仙境的乡野景致;想起王鲁彦的《听潮》中,那旖旎奔放的大海与海潮。

丁捷笔下,那杳无人迹的赛里木湖,仿佛巨大的蓝色玉盘。他颇为动容地写及伊宁县烂漫的杏花海、壮硕的杏花树,更写到大西沟的博大、粗犷与秀丽。整饬轻灵的语感,瞬间复原了一幅幅天然画卷,彰显出惊艳尘世的造化之美、生态之美。写作中的丁捷长于借景生情、即物起兴,以畅达精巧之笔连类取譬,生成深邃、明媚、幽微可人的风姿。《约定》或白描,或工笔,或泼墨,或皴染,忽焉淡妆,忽焉艳抹,突显独有的色调色块。“高大的白杨,交织在高空。天总是蓝得剔透,云总是白得晶莹。楼宇的后面,雪山一层一层,像油画大师的巨作,展览在天边。”激情如同鸟儿飞翔,澎湃出别样的力量。在从阿拉木图飞往哈萨克斯坦新首都的途中,经过巴尔喀什湖上空时,他不禁惊叹于哈萨克斯坦壮阔的大地;在诗仙李白出生地,在古之碎叶,作者回忆生命里那些经历过的热泪滚滚的时刻,情思如天马奔腾,壮浪恣肆。深得文章之要的丁捷,传神写出了逍遥游的感觉。

一以贯之,丁捷以烂漫真淳的赤子情怀,去感知发现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善良与美好、卑微与弱小、悲戚与感伤。他写青年画家帕尔哈提、写牧区学校双语教师、写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哈萨克小姑娘、写各路旧朋与新知,由衷赞美草原上那些可爱的人们。《约定》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丁捷的少年情怀,共振共鸣于其幻想与迷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奔腾诗思的交汇、人生体验的升腾,看到了少年丁捷、青年丁捷与中年丁捷,竟是如此一意相通,血性昂扬,未尝稍失太白之风。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