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传承文化意韵 涵育核心素养 传承沂蒙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安丘市凌河小学家校携手共育阳光少年 图片新闻 一所山乡学校的美丽蝶变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杏坛新语】

传承沂蒙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 张晓燕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意义和重要性的强调言犹在耳。今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青年干部开展了“传承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教育培训班,一行20多人来到临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全体学员为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学员们了解到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观看影片《沂蒙六姐妹》时,学员们潸然泪下,深受触动;在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学员们参观了省教育厅旧址、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和山东教育社旧址。学员们济跄其间,了解历史,感悟精神,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历史,才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才能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沂蒙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传承沂蒙精神,就要讲好红色故事,铭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热土,从1937年到1949年,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生战斗4000多次,420万人中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将士血染沙场。“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沂蒙地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感天动地。这是我们民族丰厚的精神财富。

传承沂蒙精神,就要融合时代特色,焕发沂蒙精神的新活力。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沂蒙精神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过去的一年,我们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就像当年革命老区军民抛洒热血、抵御外侮一样,今天的疫情防控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坚韧与团结。新时代,我们要运用新形式、新媒体宣传沂蒙精神,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创作沂蒙歌舞剧、电影等文艺作品,发展红色旅游,探索“线上沂蒙”等新方式,融合时代发展特色,激发沂蒙精神新活力,让沂蒙精神历久弥新。

传承沂蒙精神,就要身体力行,做沂蒙精神的忠实传人。农村哑妇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参观沂蒙红嫂展馆时,学员们聆听红嫂们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感知在艰苦岁月中普通老百姓的坚定信仰和无悔追求,感知革命先辈不畏艰难、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感动之余,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将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干事创业、勇担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作为教育新闻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更应立足本职岗位,采写好教育新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