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传承文化意韵 涵育核心素养 传承沂蒙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安丘市凌河小学家校携手共育阳光少年 图片新闻 一所山乡学校的美丽蝶变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一所山乡学校的美丽蝶变

——五莲县松柏镇中心学校践行“心悦教育”侧记

□ 何乃华 殷玉文

“全县第六名,乡镇前三名!”看到五莲县教体局下发的2020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成绩,五莲县松柏镇中心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冯启勇难掩兴奋之情。那一刻,他感到教师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五莲县松柏镇中心学校位于九仙山脚下,是一所山乡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该校针对山乡学校特点,高举“心悦教育”旗帜,倡树“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弘扬“同心同乐、竞先竞优”精神,以管理促规范,以质量求生存,以文化聚人心,实现了学校的美丽蝶变:多次被五莲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被县教体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在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学校获得“日照市文明学校”“省级食安山东品牌食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校长王安芳获评“日照市十佳校长”,并被日照市教育局评为全市第三届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

面貌之变:最好的建筑与最美的环境

“春携沙尘暴,途经操场袖遮头;夏日风雨骤,平时操场成河沟……”这是该校教师张祖见对多年前学校面貌的记忆。他回忆说:“2012年,中心学校初建时,一座教学‘危楼’孤立在几排D级危房中间,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014年9月,王安芳担任校长伊始,针对学校围墙存在安全隐患、师生没有就餐场所、宿舍中的木床破旧、“村小”微机室配备不足等重重困难,不等不靠,争取资金,解燃眉之急:积极争取外地学校支援课桌200张、学生用床76张;抓住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工程建设的契机,加大基建和设备配备力度。据统计,近年来,政府累计投资2600余万元,在中心校和“村小”新建楼房6幢。2015年,该校所有仪器和设施全部达标。

同时,该校积极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累计投资70余万元,建成“心悦文化广场”、有“大阅读特色”的文化景观等一系列绿化景观,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建成了高标准的学校食堂;配备太阳能淋浴系统的学生公寓楼竣工了;投资339万元的塑胶运动场地启用了……

至此,一所昔日破旧的山区学校实现了美丽蝶变,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该校拥有全镇最好的建筑,创建了全镇最美的环境。

内涵之变:一流的质量与精致的管理

“我的女儿现在上高中了,成绩还不错,多亏在初中小学打下的好基础。女儿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松柏镇中心学校上的,我对学校老师和教学质量很放心。”松柏镇党委副书记王文莲说。

身为镇党委领导,王文莲能让女儿在镇里上学,足见她对学校是满意的。她也说出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心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放心,是多年来该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王安芳和教师们潜心研究,提出 “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确立校园“XIN • YUE”文化,强调人品“德馨”的育人基准,崇尚师生“潜心”研学之风,努力培养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建设以“品阅”为核心的物化环境,推行以“和悦”为主流的管理制度,信奉每名学生都能“卓越”的教育理念。

该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由教导处牵头,推行“问题式”校本研究,制定教学问题清单,寻找共性问题,逐一解决。同时,把从脑科学、金字塔理论中吸收的经验整合到项目课堂中,将课堂内容定义为学科项目,并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研究和学习。这样做,有效地调动起师与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再者,从教师的备课、上课、教研等常规管理方面,强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为促进学生特色发展,学校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特长,成立石膏创客社、烙铁葫芦画社、贝壳画社等30多个社团。为培养“心悦”学子,学校积极开展“争章创星”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好好表现。为传递关爱和责任,学校出台《培优扶弱考核方案》,对学生分“培优、扶弱、壮腰”3个层次进行“知情帮扶”。每名教师确定3—5名帮扶对象,并做好“爱心帮扶记录本”的记录。

精神之变:迸发的力量与奋进的姿态

“日照最美教师”李竹叶一语中的,道出了学校积极进取的缘由:“身为教师,我看到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看到了学校从不同层面去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让大家都有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使正能量在我们心中涌动。”

在该校,无论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还是一般教师,都无怨无悔地把“教书育人”的天职扛在肩上。

副校长厉健,为抓好学校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等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周末的校园里,经常活跃着他忙碌的身影。副校长冯立青,在援疆期间不但扑下身子抓教学,而且包联了2个贫困户,获得麦盖提县“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援疆人才”等荣誉称号。59周岁的原前长城岭“村小”负责人郑德庆,从教41年,一直扎根山村,把家安在学校,充当学校的义务守护员、卫生保洁员。青年教师秦浩在教学之余拿起针线做女红,帮学生缝裤子。青年教师何召玲自愿选择到偏远“村小”任教,一干就是三年多,以优异的成绩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广泛赞誉……

他们默默地工作着、奋斗着,快乐、幸福地生活着,谱写出一曲曲奋进与奉献之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