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研学旅行”课程助力乡村振兴 落实“禁机令”关键在执行 信息快递 我们都是生活小达人 在学生心中融入一抹“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教育时评】

落实“禁机令”关键在执行

□ 孔壮

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的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这一要求和规定,对学生而言,既是“约束”也是“保障”,诸如设立“校内沟通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沟通联系、获取信息的需求。而对学校来说,既是“赋权”也是“规范”。尽管“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准带手机入校”有了法规依据,可并不代表一“禁”就灵,关键还要在执行上下功夫。

首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由于对学生携带手机利弊的认识不同,一些家长对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还有异议。因此,要想让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征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关键。学校可以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把禁带手机进校园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家长支持。如果有可能,再由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发出倡议,要求家长不给学生配备手机或协助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与压力。

其次,要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共同讨论、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制度,并形成公约。公约要与家长达成共识,跟学校要求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成效。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规则一经制定,学生就要严格遵守并执行,养成依规行事的良好习惯。

再次,宣传贯彻好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使之成为常规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处理违规带入校园的手机时,要统一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利用班级活动课,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明确学校禁带手机的意义。

另外,还要注重以理服人。在发现学生违规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摈弃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以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此事演变为“问题”或“焦点”,就违背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初衷。对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可以采取“暂时代为保管”的方式,同时出具保管回执,作为领回凭证。这样做,既能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也能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