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激扬校园的“和谐曲”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贴近生活的学习教育更入心 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保障体育场地开放安全有序 留学生体验茶文化 感受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临沂市玉龙湾小学以红色故事育新人 嘉祥县金屯镇大孙小学 挖掘“活教材”传承红色基因 乳山市机关幼儿园 与北师大实验园结对党建 济南中学 “一站式交流辅导”为考生护航 潍坊市聋哑学校 让劳动之美在无声世界中绽放

第5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5

潍坊市聋哑学校 让劳动之美在无声世界中绽放

□ 通讯员 张琳

在生态实践园里,一群学生正在劳作着。他们耕耘、播种、施肥……潍坊市聋哑学校创新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之美在无声世界中绽放,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主题情境教学有机结合、与主题德育有机结合、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1+X”的最佳效果。

该校立足学生实际,将劳动教育纳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纳入学生成长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强化其自立意识,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基。

实践基地,创新劳动之源

学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建立了校内与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成长助力。生态实践园、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六大专业工作室、校企联盟基地等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开展。

在生态实践园里,学生自主种花、养护,收获黄杏、苹果、石榴,品尝、分享劳动成果。学校引进非遗,建立了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在这里,听障学生有的一丝不苟地刺绣,有的把烙铁当笔创作出精美的画……据介绍,学生通过体验非遗项目树立工匠精神,毕业后可以从事相关工作。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不同的学生采用进阶的方式自主选课,激发劳动兴趣,逐步提升劳动技能。学校专业工作室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学服装设计、学面点制作、学书画装裱等。当然,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联盟企业里,通过岗位模拟、顶岗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创新精神。通过职业启蒙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与好奇心,为学生未来的选择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职业品质和习惯。同时,通过走进创新企业,促使劳动更具有科学性和创意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劳动课程,体验劳动之美

在校内,学生清扫卫生、志愿帮扶,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校内劳动课程、居家劳动课程、社区志愿劳动课程等,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知辛劳、体验不易,从而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校园劳动,我参与、我自强。”学校开发以年级为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在班级中,建立“小小岗位员”,明确每名学生的劳动职责,形成岗位认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学生在校生活中强化每日常规劳动,进行自我劳动教育。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教师常常看到学生劳动的身影。创新星级劳动者评价机制,更让学生自强自立。

“家务劳动,我付出、我快乐。”教师线上、线下指导,通过居家劳动课程,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高尔基说过:“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有体验了劳动,才会懂得劳动的光荣。虽然累、苦,但学生了解到了劳动的辛苦,更懂得了珍惜。

“实践劳动,我收获、我成长。”学校采取志愿服务、岗位模拟和美丽家园建设等举措,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建立起大劳动教育观,将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纳入育人的整体框架中,建立起校内常规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如,劳动教育的课时安排如下:每天下午固定时间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每天3个时段都有劳动教育实践。同时,强化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在不同学科充分挖掘劳动教育思想,形成诚实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

劳动之美,让学生懂得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通过课程设置、打造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强化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了一批“劳动小能手”。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该校学生获得金奖4项、银奖2项。在全市特教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学生获得6个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