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职称新政破“藩篱” 山东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报告团成立 留守儿童的“快乐大本营” 新闻资讯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力谱写鲁教新篇章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职称新政破“藩篱”

——激发教育人才内生动能的“荣成探索”(一)

□ 张桂玲

编者按:一场真正的教育改革必须解放思想,敢于触及和解决重大问题。僵化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正是多年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职称要实施“能上能下”,就难免会触动不少教师的“奶酪”,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风浪”。这也是很多地方不敢轻易去“啃”这块“硬骨头”的原因。而荣成市教体系统敢于“动真碰硬”,并以人性化的实施策略促使改革平稳落地,激活了全市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革样本”。

“以往,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而很多年轻教师因为所在学校教师整体上年龄结构偏大,职称名额有限,导致常年看不到晋升的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近日,荣成市教体局政工科科长张婷婷告诉记者。如今,这样的现象在荣成教体系统已成了“过去时”。两年来,在新的职称评聘机制下,全市教师队伍呈现出活力迸发的新态势。

是什么催生了这样一场“巨变”?

瞄准痛点,打破僵化的“终身制”

2019年1月,刚走马上任的荣成市教体局局长张永波通过摸底了解到,不仅是在荣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教师们最大的心病是职称,校长们最头疼的也是职称。

长期以来,职称“能上不能下”“一聘定终身”的制度趋于僵化,是导致不少教师“评上职称了就赋闲”的直接因素。

怎样改,才能打破这一僵局?

“打通堵点,让职称能上能下!”为下好这盘大棋,荣成市教体局做的准备工作可谓周密而细致。

——规范考核。严把各个学校的日常考核,及时公布考核结果,接受教师监督和质询,确保公正公平。

——合理设置竞聘条件。达不到规定课时量、工作量或不服从学校管理安排的,不得参加高一级别岗位的竞争。

——科学设置竞聘程序。坚持从高到低、逐级竞争的原则,首先组织各级别已聘人员进行竞争,对列入前80%的人员继续聘用,列入后20%的人员要与下一级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进行空岗竞争,竞争不到相应岗位的实行落聘。

——设立“保护”和“复活”两个通道,对年龄50周岁以上、课时量达标、教职工考核列入前3/4和年龄50周岁以下、课时量达标、教职工考核列入前2/3的,可以申请保护,不参加竞聘,既不降也不升;对落聘的也给出路,只要工作表现好,可以申请“复活”。

“新政实施以来,在2020年岗位竞聘工作中,356名教师在第一轮本级别岗位竞争中落聘,305名教师在第二轮竞聘中上岗,51名教师落聘或低聘到下一级职称岗位。”荣成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尤红伟介绍说,这些暂时“下”的教师都将在荣成市“教师成长学院”参加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精准培训”。

张永波特别强调,荣成教育前期已经积累了良好的改革基础,教育质量逐年攀升。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向坚持一线教学、承担规定工作量、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以此增强教师的岗位责任感和危机感”。

多轨并行,条条道路通“职称”

为让教师们明确“底线在哪里、出路在何方”,荣成市教体局采取了“刚柔并济、破立并行”的策略。

一方面,划定“上与下”的“硬杠杠”,对部分教师评上职称后“动力不足”的现象亮出“黄灯”。另一方面,此次职称聘任改革重点为教师打通了两条通道,即“突出教师越级竞聘”的“向上”通道、“优秀教师校内保护”的“平行”通道。

与此同时,他们还探索出了“以人为本、按需设置、形式灵活”的多元化职称评聘模式——

一是创新推出“职称特岗计划”。即针对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教师群体在原学校连年“晋职称无望”的问题,按照择优推荐原则,在职称晋升名额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每年开辟50个优秀人才岗位单列,全市统筹,不占学校名额,激励年轻教师争先进位。3年来,共推动了150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实施“越级竞聘”。即岗位晋级不受逐级竞聘限制。符合条件的教师可以在本序列等级竞聘中申请参加“越级聘任”。2020年,全市共有44名教师实现“越级竞聘”。

谈起享受到“越级聘任”带来的惊喜,荣成市实验小学心理教师于燕青特别激动:“职称能从10级直接跳到8级,这在以前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于燕青表示,如此改革,不仅让更多努力付出的教师看到了希望,而且传递出“有什么样的付出,什么样的业绩,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的信息。

三是出台“银龄教师”返聘机制。对坚持在一线工作且表现较好的老教师,退休后,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可向教体局申请返聘,且不占学校职称岗位,充分调动教师扎根教学一线的积极性,同时有效解决了个别学校教师临时性缺员问题。

刚柔并济,永远让教师看到希望

在荣成市教师职称“能上能下”的改革过程中,最难也最敏感的环节就是“能下”。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荣成,职称“能上能下”的新机制推行两年来却是“风平浪静”,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所有改革都不能背离‘促进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初衷,所以在制度的推行过程中,一定要让教师感受到我们的善意,永远看到希望。”张永波说。

在这一原则下,荣成市的职称改革在整体推进过程中致力于以“刚柔并济”的方式,力求让制度“软着陆”。为保证“职称能上能下”工作顺利推进,市教体局建立了“四步五环三通道”的工作模式。

以“四步”流程为例,第一步是提前宣传,树立导向,打好“预防针”。

第二步是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研判。集中突破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明确规定,研究出台相关措施,给予指导性意见。

第三步是重点对“上下”的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价,确保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第四步是体现关怀。为激发落聘教师继续保持工作热情,学校提供多个备选岗位供其选择,可在下一轮岗位竞聘时优先考虑。

“五环”则是指学校实施教师职称岗位聘任的具体5个环节,包括制定方案、民主表决、教师申请、逐级竞聘、公示公开。

“越级或者落聘的虽然只是一两名教师,但激发的却是整个教师队伍的活力。”荣成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晓告诉记者,“论资排辈成了‘老皇历’,不少年龄较大的教师也开始主动承担一些辅助性工作。如今,人人‘抢着干’成为新常态。”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