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图片新闻 必修课与“七彩课程”相映生辉 找准结合点,做好“读写结合”大文章 “小霸王”与“小榜样”的距离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学科教学】

找准结合点,做好“读写结合”大文章

□ 聊城市东昌实验小学 郭秀艳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节。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极好的范文,甚至是经典。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这些课文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读中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而且要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例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我觉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这句话中的“滑过了”用词十分准确,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它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滑下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流下来’‘淌下来’之类的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了“滑下来”一词写出了水流过身体时的美好感受,进一步说明我们平时是多么缺水、多么渴望水。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一些好的词语。

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学期《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在第十九小节中有这样一句:“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对这个省略号,教师千万不能轻易放过。这是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教师要抓住这个标点符号,让学生当“小作家”,充分展开想象:“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说“一行热泪从彭德怀的眼中奔涌而出”,有的学生说“彭德怀想起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等等。在教学中抓住这一切入点,既让学生有感而作,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段落入手

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开展读写结合。例如,不管从整篇课文来看,还是从各小节来看,《音乐之都维也纳》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对小学生的写作来说,这种方法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本篇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分别扣住哪句话来具体描写的?”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一次‘小作家’,先观察一下校园里的菊花,看一看这些菊花的花瓣和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地说一说、写一写。”由于学生有例子模仿,因此效果非常好,他们写得非常生动、美丽。我认为,通过这样的练习,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学生心中生了根,作文的难关不攻自破。

4.从结尾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后,学生明白了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果下次再有人给公仪休送鱼,子明又会怎样说和怎样做呢?”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例如,笔者要求学生把好词好句写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边阅读边做笔记;要求学生悉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和周记。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学生就能拥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汲取了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所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万卷书”中学会采撷精华,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就一定能做好“读写结合”这篇大文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