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诗词典故里的中秋 八月节吃肉菜 金秋“蟹”逅 秋用菊花枕 熟地黄檗菖蒲 煎治耳鸣耳聋 板栗清甜补脾肾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中秋习俗】

八月节吃肉菜

□ 刘明礼

八月节吃肉菜,在我们老家冀中地区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所谓八月节,是我们老家一带的叫法,其实就是八月十五,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习俗各地不一,最为普遍的当属吃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在我们老家,最能体现节日气氛的,是吃一顿好的改善一下生活。可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谁家有闲心去做月饼?能吃到月饼的,基本上是“吃官饭”的家庭或城里亲戚给捎来的。

但这么一个大节,总得有点儿仪式感吧!北方人说“好吃不过饺子”,而且饺子也象征团圆。可退回到四五十年前,有限的那些白面还要留着过年或家里来了客人吃。于是,聪明的家乡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吃肉菜。吃肉菜的好处是不一定得有白面,什么面的饽饽都能对付好这一顿。有钱可以称上斤儿八两猪肉,没钱从自家鸡窝里抓一只不下蛋了的老母鸡也行。久而久之,家乡便有了八月十五吃肉菜的传统。

家乡人熬肉菜,通常是把肉、大白菜、粉条、豆腐、丸子、黑蘑菇等,一起用柴火锅熬炖,熬到白菜烂乎、粉条软得站不住脚。出锅时,再倒入香油、酱油、醋腌渍过的葱花,讲究些的再撒上些香菜。肉菜熬炖过程中,各种食材相互借味,杂而不乱。只要选材得当、火候到位,熬好的肉菜就会香味扑鼻,让人不忍释筷。

熬肉菜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好吃,也非信手拈来,需一定的功力和经验。父亲年轻时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师傅”,他熬的肉菜,汤色好看,味道鲜香。父亲说:“这肉菜,要想做出来既好吃又好看,讲究的是重油和红汤。”肉最好是猪的五花肉。重油就是炒大锅菜时底油的量要足,而红汤则是大锅菜的汤色要红亮。这就要求糖色炒得必须恰到好处,酱油量不多不少。如果糖色炒不好,后期再用酱油调,菜的颜色和口感就会大打折扣。父亲熬的肉菜,我是百吃不厌,觉得有种独特的味道。也许,那就是节日的味道、家的味道、父亲的味道!

如今,家乡人的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每天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各式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可家乡的人们,八月节多半还会吃顿肉菜。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回忆。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