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济南市市中区胜利教育集团 为学生量身定制课后服务课程 “家长接送区”:让教育更有温度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督导师制打通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 图片新闻 寿光市圣城街道西关小学: “微改革” 解决学生大问题 鲁东大学获批 中国宇航学会单位会员 “当语文遇上生物” 山财大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立乡村文化研究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当语文遇上生物”

——山东省实验中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侧记

□ 迟佳

当诗情画意与严谨科学相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室内教学与户外课堂相结合,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新学期开学不久,山东省实验中学中心校区百草园中,进行了一堂不同寻常的融合课程“草木的秘密”。这堂课是该校语文教师刘敏和生物教师郭兆坤同时教授的。学生们时而大声吟诵诗歌,时而认真探索草木生长。

这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对户外教学和双师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的首次尝试,目的是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中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们获得崭新的学习体验。

融合:诗情画意与严谨科学的碰撞

刘敏和郭兆坤是这堂融合课程的主讲教师。一名是对植物有热情的语文教师,一名是对文学感兴趣的生物教师。对于本次联合教学,二人一拍即合。

在融合课教授之前,两名教师已经进行过多次探讨和磨合。“我提前来百草园看过很多次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录,现在能够说出名字的植物有30多种,还有一些比较生僻的,估计有四五十种。”郭兆坤告诉记者。

刘敏则根据这些植物种类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诗歌等文学方面的资料。以什么样的主线去展开,以什么样的内容去呈现,都是她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课程开始,刘敏通过一个小故事将学生们带入课程中,随后,教师按照“衣、食、住、行”的主题推进,并且从这4个方面进行讲解。郭兆坤带学生们观察、认识植物,讲解它们的品种、习性等生物学科的知识,刘敏随即带大家吟诵描写这些草木的诗歌,并讲述其中包含的寓意。两门学科在同一个课堂上穿插进行,让原本有些枯燥的理论课有了诗情画意的点缀,让原本有些抽象的诗歌有了现实的寄托。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参与感也很强。

关于这次尝试,刘敏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和学生们一起从文理融合的角度去探讨,既了解了植物学的常识,又了解了诗歌里的一些意向。她希望学生们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学到生物学常识,也能从文学角度认识、积累这些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

对话:户外课堂与室内课堂的互补

提起策划这个教学模式的初衷,郭兆坤表示,课本上单调的讲解常会让学生缺乏对植物的全面认识。对这种单向的讲解,学生仅仅是听,因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每名学生内心都有一种热爱大自然、接近大自然的情怀。这样的课程,既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又能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植物背后的文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而这堂融合课的开展,对学生们来说也是新鲜有趣又印象深刻的。他们走出课堂,来到大自然中,亲自感受,用心体会,有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的体验。

学生们纷纷表示,从小在城市长大,平时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少,对植物也没有深入了解过,甚至不知道很多植物的名称和生长习性。而平时的生物课又大部分是在教室里上,看着黑板听讲,或者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这样走出教室切身观察植物的机会很难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新颖。他们既了解了身边很常见的植物,又知道了它们背后的文化知识。

针对学生们的反馈,该校教师发展指导中心主任郭尚民认为,植物与中国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诗文中都有对植物的描写。但是,当代学生的生活远离了植物,他们对植物很陌生。教师愿意带领学生走近这些植物,认识它们的香、色、味,了解它们和文化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对植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于这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郭尚民表示,要想促进教师发展,必须找到教师最感兴趣的东西,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融合课堂教学现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