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课改人物 让课堂成为核心素养的“生成场” 每期话题 以“柔软心”给予学生改变的力量

第5版:课改人物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课改人物
05

高秀娟认为,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物理的眼光、视角来看待赖以生存的世界,追寻现象背后的实质……所以,“魅力物理”就是——

让课堂成为核心素养的“生成场”

□ 通讯员 宋以生 亓俊然

“太有意思了!这样的物理课,想说不爱都很难!”

“物理课不仅有趣,还能锻炼思维。我感觉越学越容易!”

在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初三16、17班,学生对物理学习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高秀娟和她的物理课堂。在28年的课堂实践中,高秀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 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活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因此,高秀娟给学生带来的,不是一节节物理知识课,而是一趟趟实践探究、智慧激荡、生命在场的成长之旅。

实验 探索 兴趣

“哪些题目学生易错?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哪里?可以设计怎样的坡度帮助学生‘摘到果子’?设计哪些变式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并熟练运用?”回想起自己最初的物理课堂上这些“经典”做法,尽管学生的成绩优秀,自己也很受学生欢迎,高秀娟却感到脸红和不安。

“以前,自己的物理课堂更多是赢在师生关系融洽,尊重、民主、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上,而不是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随着对新课改精神的深入学习,高秀娟认识到,好的课堂一定是让知识本身散发出魅力。如果物理学科的魅力没有体现出来,学科的育人价值就太过狭隘。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学科本身?高秀娟在质疑和反思自己的同时,开始了第一次转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物理。

物理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秀娟课堂变革的第一步就是加强实验教学,突出趣味性、探究性、自主性。为此,她从3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是开发生活小实验,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做实验,把学习内容跟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学习《声音》时,她就教学生利用吸管做哨子,体会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学习《浮力》内容时,学生回家帮妈妈煮饺子,体会物体浮沉的条件;学习《密度》时,她引导学生自己制作鸡尾酒,体会分层的原理,等等。每当实验成功时,学生脸上洋溢的兴奋,让高秀娟感受到小实验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

二是充分挖掘教材,增加学生课堂动手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其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是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爱上物理,利用静摩擦力制作“听话的小人”,利用压强原理制作“气球托人”,利用流体压强原理制作“天女散花”,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制作“小鸟入笼”,等等。她开发的《探索空间》校本课程获得2013年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资源一等奖,《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课例获得山东省物理创新课大赛一等奖。

第一次转变取得的成绩让高秀娟激动不已。她逐渐认识到,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物理的眼光、视角来看待赖以生存的世界,追寻现象背后的实质,基于证据的逻辑表达,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习惯。同时,她也在不断追问自己: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学科规律,我懂多少?关于学科的整体构建,我是否完全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物理的眼光和思维?带着这样的反思,她的课堂变革之路深入到了另一层境界。

情境 互动 思维

2017年,临淄区在实验中学推行“新基础教育”研究试验,高秀娟作为首批试验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从此,“新基础教育”理念成为她课堂改革探索的灯塔。

“新基础教育”奠基人叶澜教授认为,学科育人价值包括丰富的对所处变化世界的认识;为学生在这个世界中形成、实现自己的愿望,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学习该学科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会获得的经历和体验等。

叶澜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精准描述,让高秀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展现在过程中。这样的认识促使她树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高秀娟以互动生成为样态,渗透学科思维培养,重视学生的困难分析和错误解读,树立学生本身就是资源的信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重视学生的有序思考,采用“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的课堂推进逻辑。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课堂推进的基本范式:情境、问题、活动——设计活动、经历感悟——形成观点、 交流碰撞——转化提升、形成结论——学以致用、深化理解。在提出问题环节,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抽象、总结出理性的问题能力;在活动环节,让学生打开思维,分析、归纳基于证据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碰撞环节,通过比较、聚类、优化形成共同观点,从而建立概念、形成规律。

比如,在教《密度》一课时,高秀娟从生活现象入手,把“油比水轻,铁比石头重”作为起始问题放下去,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领学生得出比较的前提。第一个大问题放下去: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铁块和石块如何比轻重?第一收:比值定义法……

“整节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链,实现了有放有收,放的是问题,收的是资源、方法、策略,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了对物理概念的建构并习得了建构的方法,让课堂有了深度和厚度。”评课时,临淄区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孙丰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最终,《密度》这节课例荣获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在这样的课堂推进过程中,有发散思维、有聚合思维,渗透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我们学校甚至区域物理教学都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李健表示。

结构 迁移 素养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随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又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方面。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己的课堂又该怎样优化?”高秀娟又在心里追问自己。最终,她选择了开展“大单元教学”,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方法的结构化、过程的结构化,从而达到能力迁移、素养落地生根的目的。

高秀娟认为,所谓“单元”,可以是教材的整个单元,也可以将跨单元的同类知识作为一个大单元,形成一类知识的教学研究,即把性质相似、研究过程相似、研究方法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类。从知识点到结构链,从一节课的设计到一类课的设计,高秀娟以课题为载体,带领课题组的成员深入开展课型研究。

以物理概念“比值定义法概念”课型研究为例,物理学中的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都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这些概念的建构共性是什么?如何设计建构过程?建构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都是高秀娟和课题组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的开始及“教结构”阶段,课题组主要采用发现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和建构知识,逐渐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以及研究问题的过程结构。在探索的后续阶段及“用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构,主动学习和拓展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课题组逐步形成了物理概念课型的知识、方法、过程结构范式。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建立概念目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物理意义等。

过程结构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活动、经历体悟、形成观点、交流碰撞、转化提升、形成结论,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方法结构主要包括比较——建立相同标准——单位内的量——建立概念。比如,关于“速度”概念的方法结构就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相同——单位内时间的路程——速度。

“实践表明,我们的学生在后续学习同一类概念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迁移成功,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课题组成员丁文涛表示,这些和过去的课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革。

但这些对高秀娟来说,都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她和她的学生眼里,物理是有趣的,在瓶瓶罐罐中就可以探寻真理之光;物理是简约的,一个简单的公式足以表达现象之本质;物理是逻辑的,严密的推理彰显思维之强大;物理是有用的,科学转化为技术造福全人类;物理是创新的,在分与聚中拓展人类的认知空间……

人物名片

高秀娟,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正高级教师。从教28年来,她不断追问物理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突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自主性,积极探索物理大单元教学,追寻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为特征的“魅力物理”课堂,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资源一等奖、山东省物理创新课大赛一等奖、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等荣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