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这是学校最美的景致” 送到手,暖在心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四个引领”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推动高教高质量发展切勿忽视体育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这是学校最美的景致”

——山东工商学院女教师团队风采实录

□ 通讯员 刘海军 杨国平

白日荣(中)指导学生修改调研报告。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要感谢您!是您当年对我的鼓励,使得我一步步走上学术的道路。”“虽然离开学校已经10年了,但您对我人生信念、目标感、责任感的影响一直都在,我也能感受到在每个重要的转折点感到迷茫焦虑时,来自您鼓励的力量。”每到教师节,山东工商学院教授白日荣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一条条系着思念与感激的短信不断飞到她那部已经发烫的手机上。

“时光荏苒,却总记得同学们围绕在白老师身边叽叽喳喳的场景。我一直觉得,这是学校最美的景致。”现任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骆永民,就是其中一名发短信的学生。

在山东工商学院,与白日荣一道构成这幅校园最美风景的,是一支被学生称为“最美老师”的女教师团队。她们以大爱塑造新时代亲密无间、学海从游的师生关系。无论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她们都一如既往地陪伴其左右,学生们也把她们当成“知心大姐姐”。

轻易不放弃的“铁娘子”

“在我人生的低谷期,白老师既像人生导师,又像心理医生。不管多小的事情,我总是最先想到找她帮忙。”说到这里,骆永民有些惭愧。当年,他根本没意识到白日荣既有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

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白日荣是学生们的偶像。十几年来,她带出了近百名大赛获奖选手。她在选手即将放弃的时候一路帮扶、为学生修改方案忙到深夜、担心参赛女生穿高跟鞋磨脚专门准备创可贴……学生们经常惊讶于白日荣的细致入微。

而另一名常年带领学生打比赛的教授谭玲玲,则是让学生们心疼得掉泪、自己依旧咬牙坚持的“铁娘子”。她的“硬气”,在于为上好每节课,不顾罹患腰病:疫情期间发病时,就算趴着也要把网课流畅地上完;刚做完腰部手术,躺在病床上给学生做赛前指导和培训;只要能从床上爬起来,即使再远的比赛路途,也要带领学生争得荣誉。

她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不应该被放弃”。那些比较内向、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她面前敞开心扉,累了烦了就找她聊天,有时一聊就是1个小时;而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听着,为他们提建议、加油打气,甚至跑实习单位、推荐就业岗位。

每当学生取得了成绩、考上了研究生、换了新的工作、结婚生子等等,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她,和她分享成功和喜悦。谭玲玲总说,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她的课堂与众不同,每次都有一个“课前三分钟”内容,不讲专业知识,而是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价值观、理想、个人的素质修养。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大到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小到邮件礼仪,从人生理想到心理成熟,学生与她畅所欲言。谭玲玲始终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品格。这是他们未来的立身之本。而她将这一理念贯穿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她经常对学生说:“老师的一生就在这三尺讲台之上,老师的职责是助力你们实现梦想。你们都拥有一个筑梦、追梦、圆梦的无悔人生,就是老师一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春风化雨的“实干家”

“一袭浅色长裙,很爱笑,如春风般总能把快乐带到课堂上。”说起于凤芹,现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的于千惠不禁想起那一节节生动有趣的案例式教学课,“于老师会走下讲台,来到我们中间。有一次,她扮演银行,我们扮演货币,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套算汇率。”

教学中,于凤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她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理论和概念,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探究知识的本源,真正学懂知识。课堂上,她不仅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而且鼓励学生提问题、随时发言并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将知识活学活用”,她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金融现实中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答案。她就是这么一位“活学活用”的实干家。

2007年,学校打造商学实验中心,于凤芹赴多所高校调研,参与设计的两个专业实验室——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室和金融投资实验室,因为做到了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至今仍是商学实验中心的亮点。

去年,于凤芹被任命为金融学院副院长,除编写教材、设计课程、举办讲座外,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立金融学专业下CFA课程嵌入实验班,将财富管理领域的职业证书培训与传统人才培养结合,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新加坡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了“2+2+1”本硕连读财富管理国际班。

在教学楼装修改造期间,她加班加点,亲力亲为,包揽3层教学楼约1390平方米、115面墙的设计,一图一式、一字一句,反复斟酌,打造了“财富文化长廊”,成为学校财商教育的亮丽名片。

大数据学院副院长乔小燕,同样是“白手起家”的实干家。作为大数据学科带头人,她在师资紧张、资源匮乏、平台空白的形势下迎难而上,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与多家企业洽谈专业共建,最大限度筹措教学资源,实现学校零投入,由企业出资投建实验室,还与10余家政企单位建立了友谊和合作关系,获批大额发展经费。在她的努力下,大数据学院建设全面开花,在烟台市初具影响力,形成了校企、校地互通互动的良好局面。

乔小燕常说:“教好学生是大学老师的职责之首。”为讲清楚一个数学模型,她四处搜集素材制作案例,晚上经常等孩子入睡后再悄悄起身,认真备课到深夜,力求传授内容毫无瑕疵。

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专任教师,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上新课成为家常便饭,平均每年需要完成5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而乔小燕没有抱怨,反而将其当作磨炼教艺的机会。她特别注重实践,率先倡导“案例贯穿、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发挥个性和潜能,并带领教研室教师开发了3部配套教材。为使程序实现更好的效果、设计更优的算法,她经常废寝忘食地与学生们在实验室里调试项目。

“乔老师在讲到Java的继承特性时,用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例子,特别形象,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继承性的要点。课堂上,她总能用我们喜欢听的故事来传递知识,我们都愿意听她的课!”信科193班学生王应新说。

乐学善教的“引路人”

农村治理研究所所长季丽新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田野教授”。她把农村政治作为自己的终生研究方向,埋头钻研农村政治理论,丰硕的研究成果背后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几年来,她带领团队进行着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

她带领由学校教师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怀揣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走遍田间地头,调查民情民意,持续跟进村庄民主协商治理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反馈真实信息给当地政府,使相关部门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的问题。

他们踏遍了烟台市的近郊村子,远至莱西、莱阳等地的乡村也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目前,农村发展依然相对落后,我们要为农民做点儿事情。”从教20多年,季丽新希望调查研究能为现代农村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不断努力,季丽新的科研团队和很多村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田野工作方法及农村政治研究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80后”的刘娜是学校自身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毕业后,她放弃了北京的发展机会,毅然选择回母校任教,并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

她常说:“老师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必须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引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她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双向发展的成长路径,坚持以教学为主,用科研反哺教学,把最新前沿专业知识、研究方法等传授给学生。

刘娜的生活很简单,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度过。学术道路艰辛、漫长,充满坎坷,但她却乐在其中。在日复一日的研究中,她发现了很多学术乐趣,也收获了别人看不到的精彩:从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默默奉献。

她教育学生:“做研究就像做工艺品,讲究反复研磨、精雕细琢,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瑕疵。”她耐心、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的每篇论文,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她修改的论文总会密密麻麻,有时批改内容甚至比论文本身还要多。她时常感叹:“给学生改一篇论文,比自己写一篇论文还麻烦。”但她又乐在其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从内容上和思路逻辑上体会修改前后的差异,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尽力履行教育者和学者的职责和使命,并努力追求生命至高境界,做‘社会的良心’。”信号与信息处理第二学科带头人魏广芬如是说。

为实现一个有活力的高含金量课堂,她在教学中一方面将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引入课堂,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参与知识的推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魏广芬看来,要想让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新,教师就应该向学生展示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要想让学生静心研究学习,教师就要耐得住清静和寂寞。高校是一个天然的学术研究平台,教学之余还要履行好学术研究者的职责,以更好地传播知识。

谭玲玲(右一)指导学生实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