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市级人民政府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报告 2020年各市履行教育职责典型工作案例

第4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4
【附件】

2020年各市履行教育职责典型工作案例

一、济南市

1.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政策,教

育经费持续增长。2020年,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均高于省定标准,全市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38084万元,比2019年增加275709万元,增长14.80%。

2.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44所,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提前完成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建设任务,项目完成率和新增学位数均居全省第一。

3.商河县全力做好学生食、宿、行等后勤保障工作,投资1200万元购置30辆新国标校车,运营车辆达116辆,开通线路189条,加大校车财政补贴力度,学生乘车费用减免一半,完善食堂建设和配餐方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青岛市

1.市政府研究教育有关议题17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批示;各部门履职尽责、相互配合,相继制定出台加大教育投入等30多个政策文件,形成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至

90%,超国家、省规定目标10个百分点;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共组建83个教育集团,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3.全市评审通过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649人,居全省首位;追加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补贴22亿元,实现“不低于”要求。

三、淄博市

1.创新实施教育督导增值评价,结合实际制定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在推动区县全面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激励部分区县实现突破,创新发展。

2.加强学生体质管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十条规定》,从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完善体质健康评价考核机制等10个方面,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连续两年总平均分、合格率、优良率位居全省第一,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3.连续3年在省评价指标发布后,

市政府抢先抓早、迅速启动,组织编制、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邀请市外知名教育督导专家组成督查组进行实地核查,逐区县反馈问题及整改意见。

四、枣庄市

1.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教师临时短缺问题。2020年,市本级拨付经费355万元,市中区拨付3700万元,峄城区拨付536万元。

2.市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开展

各项体育活动。近年来,学生参加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15次,成为特殊教育体育运动特色学校,被认定为山东省特殊教育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被评为“全国特奥先进单位”。

3.实施德育“三大行动”,涌现出以泰山助人五少年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少年,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1所学校德育工作案例评为全国典型,5门思政课被评为省级“金课”。

五、东营市

1.加大高层次教师补充力度,实施“双百引才”和“优才专聘”计划,招聘和引进高层次教师83人,提高教师素质。

2.积极推进问题整改,针对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不足问题,市委编办核增编制25名,编制总量达112名。广饶县强化教育费附加违规使用问题整改,调整两项教育费附加支出1.4亿元,用于新建学校和对17所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

3.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77.54%、93.37%,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宣传。

六、烟台市

1.全年补充教师2100余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700余人,全市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3.3%;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全年交流校长、教师2449人次;教师培养供给改革持续深入,构建“地方深度参与,校地协同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整体素质。

2.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率先进行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区域统筹的“大职教”格局。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组建6个产教联盟,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经常性交流协商机制,打造教学实训基地、订单班、师资互派等校企合作新途径,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3.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构建“课程、输送、竞赛、评价、保障”五位一体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和“政府主导、课程管控、队伍建设、监测评价”四位一体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构建“1+X”体系(劳动教育+课时+师资+基地),综合实践教育异彩纷呈,打造体验式育人新模式。

七、潍坊市

1.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制定出台《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作为县(市、区)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教育“五必述”内容,纳入党委巡察、政府审计范畴和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内容,作为确定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的主要依据。

2.市政府制定《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将学生综合素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中考内容。完善“写实性主观评价+标志性成果客观评价+身心健康成长底线评价”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坊子区入选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诸城市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3.全市启动建设公办幼儿园360

所、新增学位9.02万个,到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力争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认定;建设义务教育学校134所、新增学位19.61万个,实现就近入学有保障、大班额不反弹;建设普通高中7所、综合高中2所、职业学校1所,分别新增学位1.92万个、6000个、5000个;实施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投入57亿元,重点做好乡村学校运动场地、食堂餐厅、厕所等场所改造、专业教室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工作。

八、济宁市

1.市政府建立健全部门重点工作台账,把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纳入台账重点事项,对标对表,压实责任,按照“闭环”要求,实行月调度,全程用目标进度监控、强化警示提醒、持续传导压力,力促工作实效。

2.邹城市实行“招考+引进”办法,优化教师结构,招考教师427人,引进技能大赛获奖毕业生21人,落实42名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引进研究生学历毕业生24人。

3.实施“人才回引”政策,落实10名市外在编教师回本市工作,安置省运会金牌运动员5人、全运会退役运动员1人。

九、泰安市

1.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

果,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各县(市、区)抽取两个农村乡镇和城区中小学108所学校,开展诊断式专项督查,分县(市、区)印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和建议,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在全省率先实行暑期托管服务,

帮助家长解决看护难题。7500多名教师、256名志愿者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做法,被新华社等媒体深度报道;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提供课后服务、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100%。

3.积极推进职业特色名校建设工

程,6个县(市、区)所属公办中职学校中,有3所建设为国家中职示范校,6所建设为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公办中职学校全部达到省规范化以上建设标准,实现了高水平中职学校县域全覆盖。

十、威海市

1.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在省内率先实现居住区配套园整治“清零”,向普惠性民办园发放防疫补贴3900万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09%。

2.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4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市域整体接受省级评估。

3.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严格落实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实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宣传、招生文件”的“四统一”,推动职普教育统筹和融通发展,市域中职招生比例达47.38%。

十一、日照市

1.率先实现市域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网通办”。开发建设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整合8个部门的11项数据实现共享,接入“爱山东日照通”APP,群众入学报名实现“全网办、零证明、零跑腿”,经验做法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

2.课后延时服务提质增效,创新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构建以课业辅导、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研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实现学段、学生、时间、质量、资金“5个保障”,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被教育部予以全国推广。

3.率先打造“校园平安车”。成立校车公司,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将辖区学校、校车、驾驶人、学生和车辆进行全程系统管理,全市532辆校车,服务学校202所,安全运行接送学生约3.3万名。

十二、临沂市

1.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4所,增加学位17.8万个,化解大班额10155个、超大班额2919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教师6940人,占事业单位招聘总数的91.6%。

2.推进教育部课改实验区建设,红

色教育成效明显,承办全国现场会;连续承办高中足球锦标赛等4项国家级赛事,获评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教育扶贫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3.强化中小学安全工作,专职保安人员配备数量达10350人。成立全国首个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校园安全创新案例并予以推广;新建防溺水智能化系统3967套,有效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十三、德州市

1.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年招聘教师3112人,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月600元至1000元,39名农村教师被评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做到了教师招聘应招尽招和教师待遇应保尽保。

2.补齐学前教育弱项短板。全年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154所,新建幼儿园59所,改扩建幼儿园56所,新增学位2.67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6.72%、85.83%。

3.全市职业院校的5项办学自主

权、省示范校任务、抵免教育附加政策等全部落实到位,中职教育招生同比增长4.4%,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量达100%。

十四、聊城市

1.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研发义务教育“易入学”系统,实现“全网办、零证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惠及全市21万个家庭,被评为“2021年全市优秀改革实践案例”,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宣传报道。

2.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实施“企业主导型”培养模式,建立了8个职教集团,与近200个行业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聊城职院实体化运作职教集团助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3.政府行为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动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创新启动“四小”工程,弥补土地、资金短板难题,建成标准化教师周转宿舍2766套、“四小”教师用房1185套,吸收社会资金建设公租用房2679套,惠及全市1.1万名乡村教师。

十五、滨州市

1.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20年全市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68.1亿元,比2019年增长10.4%;投资4.7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1所,增加学位1.9万个;投资1.89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改善提升办学条件。

2.以名师计划和绩效工资改革为

“双引擎”,引导优秀教师跨学校、跨城乡竞聘,设名师岗位657个,其中农村397个,全部竞聘到岗。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根据教师课时量和工作实绩实行综合性考核、差异化分配,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175名高级职称教师主动申请重返一线上课。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7所学校成为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两所学校成为省规范化中职学校,职业学院成为省优质高职院校;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实现“三连冠”。

十六、菏泽市

1.党建引领实施“红心向党”工程,创树“红心向党”品牌市级示范点240个;在全省率先成立思政课教研室,建立35个思政课精品团队,打造思政“金课”;大力开展党员教师“双亮双争双评”活动,探索推行“党建+”模式,加强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2.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整改会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确保整改成效,组织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专项督查。

3.全市每年补充教师4000人以上,近年来,累计补充教师2.5万余人,70%以上的新录用教师充实到了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紧张的现状。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