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滨州滨城:“强课提质”进行时 淄博市临淄区:优质课程引领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心之所至 美之所成 学校动态 童心盼冬奥,一起向未来 聚焦师能 聚慧团队 聚力发展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淄博市临淄区:优质课程引领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 李新彦 裴文鹏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里人头攒动,格外热闹。练轮滑的学生在跑道上旋转、跳跃,像风一样飞驰;踢足球的学生你拼我抢,奋勇争先;踢毽子的学生你来我往,五彩的毽子满天飞;微机室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编程;美术社团的学生们则拿起画笔在纸上尽情挥洒……这是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校园里的一幕,也是临淄区实施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课后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尤其是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临淄区教体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以优质课程开发走出了一条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期开学前,各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家长会、班会等方式向全区解读“需托尽托”“无门槛准入”政策,并落实动态准入、动态调整机制,疏解家长心中的疑虑。同时,通过发放课后服务需求调查表调研需求。在收到家长对孩子“完成作业方面以外更希望其学习一技之长”的调研结果后,临淄区下发《关于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通知》,并制定《2.0版课后服务工作标准》,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构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优先保障学生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同时兼顾学生艺体兴趣、特长培养,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参与的体验平台。由此,该区将放学后学生监管的“空档期”升级为综合素养再培育的“生长期”。

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临淄区确定了“1+N+X”的课后服务模式。“1”即基础课程,确保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并能得到教师的现场辅导,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N”即校内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N种供学生自选的兴趣类课程。如临淄区晏婴小学开发的“七彩课程”,从爱国教育、劳动实践、避险急救、健康教育、艺体科技、交通安全7个维度形成了全方位的学生素养提升体系。

“X”即校外资源课程,一是结合时间节点,引入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延伸性课程;二是建设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参加拓展活动。临淄区深入挖掘齐文化优势资源,绘制了涵盖75处劳动教育基地的《中小学研学劳动实践基地版图》,精心打造齐文化体验、红色体验、科技体验、传统文化、生态绿色、现代农业之旅等6条“齐文化+”示范性劳动实践基地线路,实现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全覆盖。

临淄区采取教师自愿报名、教师轮值等方法,通过“校际联动”“校内互助”等途径,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最大限度减轻教师的负担。齐陵街道中心小学与齐陵街道中心幼儿园携手互助,专门开辟教室,购买玩具,由教师轮流值班,创新实现了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子女统一接送。

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则在工作量计算、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为解决非学科类课程教师紧缺的问题,学校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开发课后服务课程。该区规定:开发课程的教师在考核中可以单独加分,并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评选。此举提高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此外,临淄区建构以学校师资为主、第三方购买为辅的课后服务师资体系,积极引进退休教师、家长志愿者、民间艺人等,优化师资结构。

截至目前,临淄区课后服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全区97%的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4.7万个家庭受益。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