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双减”专版 “双减”改革落地见效 需跟进制度保障 山东省第一批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 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育作业”让学生把快乐带回家 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学校 学生作业玩出新花样

第8版:“双减”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双减”专版
08

“双减”改革落地见效 需跟进制度保障

□ 井光进

“双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深化落地,离不开精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潍坊市通过系统设计,综合施策,健全完善15个方面的推进制度,让“双减”迅速从概念到理念、从认知到行动,并转化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自觉行为,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预期成效。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对所属各市落实“双减”改革成效进行大样本调查显示,潍坊各项数据均处在领先位置。

“双减”改革要落地,首先聚焦评价引领,

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

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让学生有自己的跑道。潍坊市自2005年起实施中考改革,2021年以市政府名义再次出台新中考方案。其中,最关键的是三项制度:一是实行等级表达制,学生中考成绩全部等级呈现、等级录取,并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考试评价,学生不用再面临“分分必争”“提高1分,超越千人”等压力。二是将综合素质和体育作为第一组合,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值评价,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三是理化生政史地六科采取“六选四”,由学生自主选取自己最喜欢、最具潜质的4门学科成绩作为第二组合纳入中考成绩,从机制上保障学生不必再拿出过多精力学短板学科,更不必再到校外培训机构补“瘸腿”科目。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修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成长量表+标志成果+底线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成长量表体现过程评价、标志成果导向综合评价和结果评价、底线指标规范基本育才要求和行为习惯。既有必答题,又有选做题,拓宽发展渠道,“多把尺子”促自信、助成长,不用再聚焦单一的纸笔考试分数,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学生可以借助“双减”腾出的时间和精力,放心发展自身特长爱好,激发成长潜质。

创新学校评价机制,引领学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市教育局会同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系列文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自主发展有活力、特色发展有动力。学校办学生动了,提供的课程自然就丰富了;学生选择多元了,“双减”政策自然就落地了。由此建立起“常规管理+创新发展+满意度”学校学年度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守住教书育人底线来规范办学,基于学校和师生实际来改革创新,同时赢得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满意。

“双减”改革要落地,关键抓好校内提质,

为每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构建融合制课后服务“三全”新样态,实现提质增效。按照“全满足、全参与、全开放”的要求,将课后服务与课程改革、校外教育、家校共育等全面融合,实现100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达86.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6.38%。制定《课后服务实施细则》45条,将课后服务划分为作业时间、自主(社团)时间、微主题时间、家校交流时间“四个时段”;“一校一模型”构建“育人课程超市”,累计开设课后服务课程11510门,825名校外专长人员、志愿者走进校园。

建立作业管理“三个十条”,实现控量提质。按照“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导向,制定《作业设计十项原则》《优秀作业十项标准》《作业评改十条策略》,建立基础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组合机制,分段分层分类设计作业,提高作业使用效能。建立作业总量统筹制度,强化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和合理调配,全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比例提升到96%以上。此案例入选全国“双减”十大典型案例。

实施自主办学“一校一案”,激发学校“双减”活力。“双减”需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首先要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其内在积极性。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尊重学校自主权,不搞“一刀切”,不出“统一模板”,而是一所学校一个推进落实方案,每个年级、班级都有自己的细化台账。通过建立100所“轻负优质示范校”和100名“轻负优质优秀教师”的“双百”推选制度,推介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形成校校有亮点、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双减”改革要落地,离不开教育专家办学治校,

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教学生

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教育专家实施“双减”。从学校层面看,“双减”政策能否有效落地,离不开专家型校长的指导、支持和推动。通过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建立“四级九档”校长职级评定制度,将“双减”成效与校长职级晋升、职级绩效工资、任期交流、考核评价等衔接挂钩。对“双减”推进慢、效果不明显的校长,延缓职级晋升,甚至降低职级,反向激励校长研究、推动、抓好“双减”。深化职级制改革,让校长这一关键少数成为推进“双减”最有智慧、最具动力的先行者和先进者。

健全师德考核前置制度,让“双减”成为教师评价硬指标。“双减”是高线,需要专业素养;“双减”也是底线,需要全员落实。通过建立面向全体教师的师德考核制度,将落实“双减”各项要求细化后以清单方式纳入师德考核范畴。师德考核结果全部实现一人一账号、一人一等次,信息化管理、登录可公开查询。教师凡参加高级、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以及参与各类评优树先、课题成果申报等,首先进行前置“体检”,师德考核不优秀,“一票否决”。当“双减”成为评价教师的刚性指标、成为衡量师德高下的重要内容、成为职称评聘的关键要素之后,自然就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

建立教师层级激励制度,全员提高育人质量。按照“新入职型、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导师型”5个发展层级,搭建起教师专业发展梯次体系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阶梯,把“双减”要求的提高课堂质效、优化作业设计、调适师生关系、参与课后服务等方面作为评价教师专业水准、认定教师发展层级的重要内容。3612名专家型教师和987名导师型教师成为“双减”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引导全体教师在课堂上比业绩、在育人上论英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

“双减”改革要落地,离不开家长的认同和参与,

坚持走家校社共育路子是必然选择

健全家庭教育体系,让家长成为“双减”同盟军。如何让家长理解“双减”、认同“双减”,化解“双减”焦虑,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市级设立家长联合会,县(市、区)、学校、年级、班级均设有家委会,部分学校设立祖辈委员会,实现全覆盖,落实好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校校设立家长学校,实现有师资、有课程、有活动、有评价的“四有”家庭教育完整体系。开发“亲子共成长——幸福路”线上家庭教育平台,320万名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学习,引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从减缓家长内在焦虑入手,从家庭教育“源头”抓起,以家为基、赋能家长、减“量”提“质”,凝聚起“减负”共识。

创新“1+10+N”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既压减到位又促转型升级。市政府制定《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互联网+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信誉等级评价和负面清单管理、网格化巡查、纳入督导评价、诚信办学承诺等10项措施,县(市、区)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创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2270家压减到91家,压减率为95.99%。对压减的培训机构,制定专项方案促进转型,分流的教师择优招聘进入教育系统从教,部分机构转型为非营利性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学校提供专业的课后服务,实现了平稳压减、平稳落地、多方共赢。

建立教育惠民服务区制度,实现监督、巡查与服务“三位一体”。“双减”效果怎么样、家长怎么看、社会如何评,事关“双减”改革成败。建立起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以及120个镇街、7025个村(社区)的网格化平台,及时汇集民意民情民盼并迅即提供支持服务。按照学区、村居等建立网格化服务机制,组建社区、学校、家长代表、志愿者等各方参与的惠民服务区管理机构,设立社区教育服务专员,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惠民服务网”和市县校三级联动的“惠民一码通”,全天候征集“双减”建议及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第一时间落实。

“双减”改革要落地,党的领导是根本,

不断调适区域教育绿色生态

健全党政评价教育机制,营造“双减”良好氛围。如果市、县两级党政评价教育仍然聚焦升学率、“北清数”,“双减”改革落地就很难。潍坊出台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把党政对教育的“兴奋点”放在均衡优质发展上,重点看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师资引进、深化改革以及守牢安全底线,为“双减”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环境。成立市长为主任的市级教育督导委员会,落实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双减”责任。每年发布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清单,每月调度党政两个“一把手”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举措,把总书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实际行动,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双减”要求转化为党政需求,靠党的领导统领“双减”扎实推进。

建立学校党组织月度研判制度,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结合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校校组建党组织书记、校长任组长,党组织成员全部参与的“双减”工作专班,制定落实台账,重大问题实行党组织研究前置、党组织跟进调度、党组织协调解决。全面建立学校内部每月研判“双减”工作制度,面向师生、家长征集诉求建议,研究确定月度工作清单。实施党员工作室和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月度优秀党员教师推选、党建项目、党建课题、中学生党团校等系列制度创新,确保“双减”任务在学校层面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深化督学责任区改革,校校配备“双减”专员。从基层学校实际需求来说,既需要“双减”工作的督导者,又需要精准指导者和诊断者。潍坊市今年起建立市级责任督学包靠镇街学区、县级责任督学包靠所有学校、学校视导员逐校推进的市、县、校三级工作体系,实现“双减”督学视导无缝隙、网格化、全覆盖,149名市级督学、1064名县级督学和3192名学校“双减”专员活跃在“双减”一线,实现督学指导在学校、问题解决在学校、效果显现在学校,用有效的制度供给和创新保障“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作者系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北辰中学党委书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