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枣庄:线上线下双运行 齐心协力抗疫情 德州市出台政策支持农民工上大学 潍坊市高新区 云上课堂“质量不掉线” 乡村教师“留得住”需要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姜亮:给63只“小候鸟”一个爱的栖息地 烟台:新增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德州市德城区:为青少年撑起视力“保护伞” 菏泽市牡丹区:督导巡课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庆云:美育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教育时评】

乡村教师“留得住”需要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张桂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点,也是两会讨论的热点议题。因为,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又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广大乡村教师正是这一重要教育使命的承担者。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乡村强。如果说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灵魂。

一直以来,实现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在乡村。尤其是师资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是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虽然自2015年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有些地方,乡村教育依然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空心村”现象的加剧,致使农村学校生源萎缩日趋严重,多数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教因缺少成就感和归属感而不愿意长期待下去,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基于此,要想让乡村教育走得稳、走得远、走得更有活力,就要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考量的则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瞻力和决策力。由此,抓住制约乡村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七寸”处发力,譬如在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打通城乡教师交流渠道等方面做好“暖心工程”至关重要。

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刚性制度的行政推动,如城区优秀校长必须交流到乡村,从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为乡村学校重新“立魂”,重振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学校的生态和气象。另一方面,在待遇、成长等全方位关爱教师层面也须彰显出人性的温度,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需,从而让教师看到扎根乡村教育也有美好未来的希望,从内心深处升腾起在乡村从教的动力和愿望。当然,这与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只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才能根深叶茂。

总之,要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逐步壮大乡村教师队伍,不能只在口头上号召广大教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除要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硬核实招”,从提高待遇、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助推其成长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让大批优秀乡村教师因“有奔头、有劲头”而愿意扎根基层,用心、用情教书育人,为乡村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