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济南大学在服务地方中实现共赢发展 感谢“大白”,坚信疫情终将过去 大学生牵手中学生“云探”科学奥秘 每人一件“建大白” 三万夏装已到位 化解“考研热”当从改变功利化的就业观抓起 青岛滨海学院把住学前育人风向标

第5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5
【高教时评】

化解“考研热”当从改变功利化的就业观抓起

□ 张学炬

2022年考研国家线已于此前陆续公布,引发的争论延宕至今。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梳理,与历年国家线相比,除少数专业外,今年分数线普遍大幅提高,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相较2021年,A区学硕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甚至上涨15分,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A区专硕审计、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总分线同样上涨15分。有报道指出,考研日渐“高考化”,成为很多学生必过的一道坎。

“考研热”究其原因,固然是部分学生想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在科研上更上一层楼,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好就业、就好业,很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就业焦虑。要化解这种“考研热”,就得从改变就业观抓起。

要全面科学地认识“业”。如今的“业”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等层出不穷,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抱着原来的择业观,非事业单位不进,非公务员不考,而是要多一分理性,多一种选择。即便是考研成功,拿到高学历,也未必就能与“就好业”画等号。“业”好不好,并非单指“业”本身,也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与自身的贡献成正比。否则,即便是好“业”也未必能做好。平凡的职业和岗位,只要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巧干,同样能成就人生的精彩。

要引导学生对自身有科学的定位。定位准才能方向明,就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否则,不知道自身的优劣势,只一味地往前奔跑,往往会摔跟头。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基本上能满足社会上大部分岗位的用人需求,可以就业了,应当积极就业。至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以靠自学、靠刻苦钻研来解决,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职场也是历练人、成就人的地方。

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能择业、会择业。很多大学生尽管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上琳琅满目的“业”认识不清,不知如何选,不懂从哪里下手,而错过了很多机会,不得不“慢就业”,甚至难就业、不就业。因此,高校当加强相关知识的指导。通过开设课程、开展就业专题知识培训,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通过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分析以及对专业的要求,为学生科学择业提供导向。

总之,择业不仅是学生的私事,而且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资源合理流向的大事。因此,高校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不能让学生为了考研再走以往高考的旧模式。否则,会造成人才资源空耗。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