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品悟劳动教育 共享“云”端盛宴 阅读教学要树立“表现本位”读写观 图片新闻 一所乡镇小学的劳动融合教育 以德为根共筑“安泰”家园 学校动态

第6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6
【基教视点】

阅读教学要树立“表现本位”读写观

□ 陈祥云

4月23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在“全民阅读”连续9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今年由以往的“倡导全民阅读”改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近期,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对学校教育而言,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言语表现能力。语文课程是学生体会、把握运用语文规律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本遴选的各类文本起到脚手架的作用,为学生语言表现提供了范式。教师树立“表现本位”读写观,按照阅读教学目标,将“读”和“写”有机结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有针对性地渗透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适时开展练笔活动,促使学生得其法并能很好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现中,才能实现指向言语表现的目标。

然而,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阅读本位”读写观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例如,叶圣陶在上世纪40年代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对读写关系作了较为具体明确的论述:“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也影响着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编写体系和阅读教学模式。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就是按照这一观念编写的。语文教学的中心是阅读,课堂几乎是讲读、串讲课文一统天下。这种状况也是由这一观念影响所致。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重阅读积累、轻言语表现,将两者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就是理解、吸收,习作课才是写作,才是表达、输出,阅读与写作教学各成一派。过度强调“读”是“写”的基础,过度突出阅读,使写作成为阅读的附庸,退居次要位置,读与写的复杂关系随之被简单化。他们注重的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忽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情感表达、写作体裁、描写手法等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渗透,忽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更谈不上引领学生体验作者的写作历程,进而去重构和发展自我。

对学生言语表现能力的培养几乎依靠每个单元安排的习作训练进行。利用两节课讲授所谓的方法技巧,效果可想而知。阅读是怎样促进写作的?怎样的阅读才能对写作起到促进作用?阅读对写作究竟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这些关键问题,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多读并没有真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甚至“多写”也没有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言语表现是人的一种高度复杂的精神活动。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对人的言语表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他人口头沟通交流,尤其是书面沟通交流,如写信、写申请书、写毕业论文、写总结计划、写经验报告、处理公文等,都要靠高质量的言语表现。言语表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近年来,一批具有前瞻意识和思维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阅读本位”读写观以及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对培养学生言语表现存在的弊端。如语文教学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阅读教学体系和写作教学体系被割裂开来等。为了将阅读教学的“读”与“写”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相互融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机制,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言语表现能力,真正达成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他们积极呼吁,躬身实践,旗帜鲜明地提出新的教学主张——“表现本位”“写作本位”读写观,全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和实践。

现代语文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提出“表现本位”“写作本位”读写观,主张语文的教学以言语表现为本,写为中心,读为写服务。他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

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等观点。他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互相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2007年就开始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改革,他提出的观点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并非专门的写作课,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要求学生写,走的是“怀”和“孕”的步骤。阅读课主要是“怀上”写作的种子;至于“用”,得允许学生有一段“孕”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写作”和“阅读”的链接,真正实现“读”“写”的完整融合,语文教学也由此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振的“两条腿”走路。这一改革,反响良好。

鉴于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言语表现的重要性,真正明白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和过程,写才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每名语文教师都要理性地看待“阅读本位”教学观,树立起“表现本位”读写观,遵循“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前提,表达是目标”的路径,开展有效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为枣庄市山亭区教学研究中心)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