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爱是人与万物的尺度 诗语情怀 远去的说书声 向日葵 亲娘如师 鸭蛋里的母爱

第7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7

远去的说书声

□ 袁宝霞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了,不但可以在池塘里捞鱼摸虾、听蛙鸣、捉金蝉,而且可以听说书。

每年麦收后,农事相对来说不太忙。但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当年,农村没有空调、电扇可以消暑,所以,人们晚上就去街头或者场院纳凉。这时,说书的民间艺人就会来给大家说书听。每家每户拿一茶缸麦子作为报酬,大队派人收齐后交给说书人。

常来说书的是邻村一位叫“狗”、一位叫“全”的师兄弟。他们四五十岁,都是中等身材。说书的地点一般选在街头比较宽阔的地方,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说书人一个拉二胡,一个边敲鼓边打着快板说唱。开始时,他们先有节奏地敲鼓、拉弦,人们听到鼓声,纷纷走到街头。每次,我也会拿着马扎跟着母亲去听书。大家手里拿着蒲扇,边乘凉边听书,惬意极了。

说书的师傅看人来得差不多了,便正式开始。说书的内容都是古书,如《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水浒传》等。全师傅真是个全才,不但鼓和快板打得好,而且书也说得特别流畅动听。他有一副好嗓子,声音浑厚响亮。他边说边唱,那腔调有时像缕缕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有时又如夏天的一声惊雷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几百人的书场,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除了师傅的说书声,没有一点儿动静。大家生怕漏掉了一句故事情节,都被他的说书声吸引了。

有一天晚上,听《杨家将》中《四郎探母》这段故事。讲的是杨四郎延辉在宋辽交战中被辽掳去,与铁镜公主结婚。15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亲佘太君也押粮草随军同来,动了思亲之情。但战事紧张,无法见母。后来,在公主的帮助下,四郎盗取令箭,冒死去见家人。这段故事,师傅讲得非常精彩。开始时,轻声细语娓娓道来;讲到关键处,大鼓一敲,猛一跺脚,表情凝重,声音提高了几分,引得大家屏息倾听;讲到悲伤处,师傅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听者也潸然泪下。

我听得愈发入迷,甚至听上瘾了,说书师傅看不见,又不认字,却能出口成章,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书的不走,我是不会回家睡觉的。而说书的师傅总爱卖关子,讲到精彩处,听众意犹未尽时,总会说出那句“且听下回分解”。于是,我又盼望着第二天白天过得快一点,晚上又可以去听书了。

听了这些故事,我知道了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铁血丹心的杨继业、巾帼英豪的穆桂英等英雄人物,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幼小的心灵里生出了英雄的爱国主义情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故乡夏夜的说书声渐渐湮没在时光深处。但那些打鼓说书的精彩情节和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还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在记忆里,在生命中,故乡的说书声氤氲着浓浓的乡情,时时萦绕在我耳畔,久久挥之不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