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节特刊_杏坛 永远的郯师 诗语情怀 感念恩师 松林书院赋 高洁吾师

第8版:教师节特刊_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节特刊_杏坛
08

永远的郯师

□ 房崇晓

深秋,天高气爽的时节,我又一次来到美丽的郯地。

我来,我来这儿,来这儿的郯城师范故地,是寻我曾经的一帘幽梦,以圆别离多年的魂牵梦萦。

母校,我离开你太久了,久得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这么多年来,工作生活的地方,其实离你并不算太远,仅仅隔着一条武河、一条沂河,大约15公里的样子。真的没有想到,走时用不了一个时辰,来时,我竟走了足足35年。

其间,也曾几次穿城而过,由于或这或那的俗事都错过了机会。我无奈欺骗自己:母校,下次一定来。没想到,这一拖,竟一直拖延到今天才兑现心中早已许下的诺言。

今天,犹如38年前的今天,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我来了,来看我的母校——曾经的郯城师范学校。

郯城师范学校坐落在郯城的北关,介于城乡接合处,从老汽车站北行三里许就到了。这是我所熟悉的,毕竟往往来来了二、三年之时日。

校园紧靠国道,开门朝西。进门后,是一条东西方向的甬道,两边长着高大的行道树。虽是9月,枝叶依然茂密,阳光偶尔从枝叶的缝隙漏下斑驳的碎影,让人感到亲切舒适。

甬道的尽处是宽阔平坦的操场,该是我们初中学校操场的数倍吧。

路南,数排起脊的红砖瓦房,是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宿舍,房前屋后栽满了白果树。

路北,矗立着一座大楼,窗明几净。那时,恰巧正是课间,凭栏或依或立着高一级的同学。教学楼后则是师生的食堂。我们班的宿舍则在校园的东北角上,二排最东头。

整体上看,郯师布局合理,清疏明朗,给人舒适而无拥挤、放松而无压抑之感觉。

来春,我们班在劳动课上,曾在舍前栽了一排梧桐树。结果,只有我们宿舍前的一棵成活了。走时已亭亭如盖,可以为我们遮阴了。古人曾喟叹:“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啊,38年过去了,不知这棵梧桐还在否?若在,也该枝干粗壮、绿叶婆娑了吧?

我心忐忑,近“校”情更怯——

近了,走近了。虽早知道,你现在已是美澳学校,心理上还是一时接受不了。这哪里还是我记忆中的校园?一座挨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楼拔地而起,比我记忆的母校阔绰多了。

我从西门兜兜转转来到北门,眼前所见,再也没有了熟悉的风景。郯师,我的母校,旧时风景今何在,物换星移几度秋啊。

对我而言,你是我人生路途上的拐点、职业生涯的起点、精神家园的支点。我身我心早已烙满郯师元素的深深印记,无论何时何地,皆以郯师学子为不胜荣耀!

30多年前,我带着满身的“下里巴人”的土腥味来到这里。3年的时光,虽未洗尽铅华,但我已不再青涩,我是带着你丰厚的馈赠,收获了满满的自信折回故土。一待就是30多年,30多年里,虽不曾辉煌,不曾耀眼,但至少未给母校丢脸!

感恩母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配套设施……给予我们最好的师范教育。

不信?以我们班的班主任为例,不光课讲得好,大球、小球都玩得滴溜溜转儿,尤其二胡,拉得如行云流水,让人如痴如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更不用说了。

每年的春、秋两季校运会,五一、国庆、元旦联欢会,精彩迭出,美不胜收,至今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是的,我们有幸恰逢:那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时代,那是一个无私奉献的时代。

我们朝气蓬勃,如饥似渴,崇尚理想,憧憬未来……

我至今仍珍藏着郯师精巧的饭票、茶票,珍藏着忘记了归还的图书借阅证,珍藏着别离校园时的纪念册……岁月可以衰老青春红颜,但无法掩埋曾经鲜活的记忆。

是的,我爱去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借阅览室的一角,不自觉地摒弃身外的喧嚣浮躁,沉浸在无声却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平常,爱去当时离学校不远的教育局驻地,那里不仅有品种繁多的月季花,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有一方不大的假山水池让人流连忘返。假山虽小,却气势非凡,峥嵘嵯峨,令人惊叹。池中数尾金鱼,或潜或浮,姿态可人。就这样无来由地席地而坐,享受着岁月静好,静待花开。

当然,学校后面的苗圃园林,也是我们爱去的另一个好地方。草木葳蕤,绿林成荫,鸟语花香的世界,三三两两的游者,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紧挨着园林的是一条小河,清波涟漪。春光里,我们踏岸而行,踏岸而歌,尽情释放没有拘束的自由,放飞梦想和青春!

是的,在郯城师范学习的3年时间里,结伴漫游过郯地马陵,凭吊过马陵之战的古战场,立在山腰或桥头,欣赏过波光粼粼的沭河、沂河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我记忆中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爱兰陵,也爱郯国故地。美不美,郯师的水;亲不亲,郯师的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挥手

不作别西天的云彩

因为,郯师,你是永远的郯师,我亦非匆匆过客。

(作者系郯城师范83级(2)班学生,现供职于兰陵县二庙初级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