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点燃课堂 激活学校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点燃课堂 激活学校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推进课堂变革纪实

□ 本报记者 魏学成 舒欣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青州一中”)是一所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的学校。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当时名曰“矮松园”,明成化年间改为“松林书院”,1902年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开启现代教育,迄今已走过120年的历史。千年书院传承、百廿现代教育,书写了青州乃至山东教育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然而,这所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学校曾一度辉煌不再,让学校里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的松柏“竟无语凝噎”,当地老百姓也焦虑万分。

2019年8月,学校迎来了一位新校长——史振平。这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之士,有着“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远大志向与宏伟抱负,短短3年时间,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一名学生的话说:“史校长带领我们告别老一中,开辟了新纪元。”

那么,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何在?史振平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

经采访,记者发现,史振平改革的着力点在课堂,他在课堂教学上大胆而充满智慧的改革使青州一中被“激活”了。

课堂教学10条“金律”

史振平深知,课堂是学校的核心,课堂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优劣的关键所在,课堂也是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课堂理念落后,教学手段落后,尤其是当下的课堂如果还是“满堂灌”,教师独霸课堂,学生被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教学质量不会高,学校的发展便没有生命力。他说,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高效,教育才高效;课堂精彩,教育才精彩。

没来青州一中以前,史振平就对课堂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10条“金律”:先让学生喜欢你;面向每一个,不放弃最后一个;兴趣永远居第一位,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权;拿起表扬和赞美的武器;公平对待每名学生;结果导向,效率第一;合作、体验、实践学习是全世界公认的高效教学方法;永远不打无准备之仗;养成反思的习惯。就任青州一中校长后,他把这10条“金律”推荐给每名教师,张贴到每个学科办公室墙上,时刻提醒教师践行好、落实好。

“九维六动”生本课堂

任何变革都是基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青州一中的“九维六动”生本课堂变革亦如此。

2019年秋季开学后,史振平深入课堂听课。他感到,教师们备课极其认真,讲起来也头头是道。不过,他发现教师讲的时间太长,一堂课40分钟,教师能讲35分钟;他还发现,学生大多正襟危坐,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目光呆滞、兴味索然。史振平称其为“病态课堂”。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教师一个劲儿地讲?为什么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动力?这样的课堂谈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应对“新高考”?史振平陷入了沉思。事实上,不是学生生来就没有学习的激情,相反,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只不过教师们漠视了这种潜能,消解了他们的潜能。尤其是,“新高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包办课堂,这些能力怎么培养呢?最佳的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演绎教与学的生命场,在师生、生生智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生成高效教学的奇观,而且能激活每个生命,让青春昂扬出巨大的张力,让内蕴于自身的潜能勃然而发。

深入思考之后便是痛定思痛,史振平最终下定决心:课堂必须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变!

那么,如何建构基于教育规律和“新高考”要求的新的理想课堂?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史振平一直关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发表过多篇具有“史氏”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同时,他也研究了全国很多成功课改的典型经验,阅读了中国乃至外国教育家对于如何有效激活课堂的论述。比如:风靡一个多世纪的金字塔学习理论——只用耳朵听讲授,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5%;只用眼睛去阅读,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1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实验操作、练习,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快速应用知识,知识保留90%。这一金字塔学习理论对史振平启发很大。他结合多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一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不久后,他便构建起了“九维六动”生本课堂的基本架构,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从九个维度构建生本课堂

1.思想维度:构建理念先进的课堂

(1)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用思想照亮课堂。要树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等基本理念,最重要的是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坚决摒弃“满堂讲、满堂灌”。

(2)具体操作。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讲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学的时间,尽量多安排学生自学、展示、讨论、合作、探究、反思,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坚持精讲、少讲或不讲原则,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3)突出解决的问题:“满堂讲、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独立思考时间不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过少。

2.受众维度:构建面向全体的课堂

(1)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每名学生,不能过于重视学优生、轻视中等生、忽视学困生。

(2)具体操作:在教学内容的容量、难度、深度以及提问、作业、习题的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难、中、易3个层次分层设计,全面关照;在学案设计上,要有难、中、易3种标记,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3)突出解决的问题:只面向学优生,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只提问学优生;只基于中等生,而关照不到学优生和学困生,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

3.任务维度:构建目标驱动的课堂

(1)基本要求: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目标要具体、明晰、有层次,不可大而空。整堂课以目标驱动,以完成目标任务为根本遵循。

(2)具体操作:学案开始要写明目标;在学习、练习、检测中要紧扣目标;每堂课教师必须将课堂目标任务清晰地用板书或PPT展示,可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识记目标;课堂小结要紧扣目标。

(3)突出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没有明确任务目标;目标任务大而空、不具体;目标任务没有板书或PPT呈现;课堂小结没有回扣目标。

4.结构维度:构建独具章法的课堂

(1)基本要求:章法主要指结构与流程,即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展示、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等环节的合理安排与设计。每名教师、每个学科、每堂课、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班会课等)都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合乎规律、匠心独运;教学流程应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自然流畅,以结构优化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2)具体操作:教师要重视课堂结构构建,重视教学过程设计,形成基于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反思)等重要环节不能省略。

(3)突出解决的问题:课堂结构不合理,省略重要环节,节奏过快或过缓,浪费时间,效率低下。

5.方法维度: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

(1)基本要求:重视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引领学生在合作中提高交流沟通和达成共识的能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方法的能力,用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品质和卓越学习能力。

(2)具体操作。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原则上4人一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规定发言要求,建立评价量表和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合作探究的时间;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难度、有深度,要精准、有价值;合作探究后,各小组及小组成员要有展示交流、有评价,鼓励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体学生讲解、交流;倡导独学(个人自学)、对学(同桌互学)、群学(小组4人讨论)结合。

(3)突出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没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环节;合作探究的问题没有难度、深度、价值;合作探究后没有展示、评价;合作探究后展示的学生过于固定,缺乏全面性;合作探究效益不高,流于形式。

6.氛围维度:构建激情燃烧的课堂

(1)基本要求:课堂要充满激情、生动活泼、思维活跃,让课堂成为师生知识与情感共鸣共舞的地方。

(2)具体操作:教师上课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声音洪亮,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有感染力、感召力;学生学习要高投入,回答问题要充满自信、声音响亮、清晰干脆;课堂气氛要活跃,学生思维要活跃,鼓励学生抢答问题,争相展示;要用多媒体上课,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3)突出解决的问题:教师讲课声音小,语调平缓,没有抑扬顿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不自信,不敢说;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开小差”或恹恹欲睡;不用多媒体上课。

7.思考维度:构建启迪思维的课堂

(1)基本要求:思考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启发诱导、实例分析、问题探究、质疑讨论、学习展示、自我反思等方式启迪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创新思维。

(2)具体操作: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每节课应留3分钟让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课堂留白),并展示交流自己的反思总结;要为学生创设深度思考的机会,设计有层次、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展示;学生展示以后,教师要进行有高度、透彻的纠错、点拨、升华,并做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启迪思维、升华课堂。

(3)突出解决的问题: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思考的问题没有难度、深度,缺乏挑战性;学生有思考但没有展示,思考“看不见”“听不到”。

8.关系维度:构建关注生命的课堂

(1)基本要求: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上,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营造和谐融洽、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2)具体操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作息时间,做到课前1—3分钟候课,课后不拖堂;在课堂上放下“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用表扬和赞美的话语,营造没有恐惧、自由呼吸、自然和谐的课堂;挖掘不同学科课程资源与要素,渗透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构建立德树人、关注生命的课堂。

(3)突出解决的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敢说、不敢动;教师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拖堂(学生最反感)。

9.效果维度:构建真实高效的课堂

(1)基本要求:课堂要真实、高效,杜绝虚假、低效。

(2)具体操作:一是要真实。要营造真情景、设计真问题、实行真合作、开展真探究。二是要高效。要做到选题有效、分层有效、方法有效、落实有效、检测有效、评价有效,形成可持续性学习、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生态。

(3)突出解决的问题:无用的语言、虚假的设计和无效的环节充斥课堂;课讲得天花乱坠,课堂效益却不高。

(二)学生要从6个方面 “动”起来

1.口动。即引领学生多读、多说、多交流。“多读”即多读文本,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释放,语文、英语等课堂提倡大声朗读;“多说”即多说想法、说思路、说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回答甚至抢答问题;“多交流”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沟通交流,思维碰撞,共同提高。要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沟通交流搭建平台。“口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领悟力、思辨力、理解力。

2.手动。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写、多画、多做等。“多写”即多写关键词、关键知识、解题过程,多记核心要点、易错易混点、精彩生动点;“多画”即圈画重点、难点、关键点、核心点,学会抓住核心,理清思路;“多做”即多做作品、实验、习题、知识树、思维导图等,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耳动。听讲是一门最重要的学习艺术。“耳动”即引领学生多听、会听、善听。对教师的讲解,学生要跟上节拍,全面理解;对同学的回答,要辩证地听、批判地听。

4.眼动。即引领学生用眼观察。学生要善于关注细节,善于发现变化,善于发现问题。实验课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要做到细致入微、明察秋毫。

5.脑动。即激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质疑、多讨论,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思维。教师要合理设计学生思考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搭建思考的平台。

6.心动。即课堂上学生听课要用心、动心,要用心听讲,用情领悟。“用心听讲”即引导学生心无旁骛、进入情境、深入文本;“用情领悟”即高投入地深度学习,形成与学科知识、文本内容、作者情绪与生命的共鸣共舞。

(三)“九维”与“六动”的逻辑关系

“九维”与“六动”是因果关系。“九维”是因,“六动”是果;“九维”是措施,“六动”是目标。只有教师全面落实了“九维”,学生才能实现“六动”。

当史振平将“九维六动”生本课堂的架构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讲述之后,一些想改革却不知路在何方的青年教师十分振奋。于是,通过自主报名,首批68名青年教师率先组成改革先锋队。

一段时间之后,68名改革先行者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惊喜。他们发现,很多学生不用教师讲,照样可以学会,而且就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又渐渐摸索出很多自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即使有些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也多能通过学优生的点拨与帮助予以解决。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起“九维六动”生本课堂,高一级部主任孙燕说,学生在这样课堂上的表现常常超出教师的想象。比如有些重点题,教师精心备课之后,能有两三种解题思路;可放手让学生讨论之后,竟然有七八种之多,这让教师不由得生出了“自愧弗如”的慨叹。

随着“九维六动”生本课堂捷报频传,一些尚未进入其中的教师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尽快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于是,一个学期之后,“九维六动”生本课堂在全校全面推开。这一课堂教学改革在青州一中大见成效,被评为“潍坊市十大基层首创改革案例”,并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

“寻找最美课堂”

“九维六动”生本课堂全面推开后,如何确保扎实落实不反弹?那就要靠监督、督查。而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太过僵化,多是走过场,教师对此很反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史振平把传统的听评课改为“寻找最美课堂”,赋予听评课审美的色彩,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发现课堂之美,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谁来“寻找”?又如何“寻找”呢?主要由校级领导、级部主任、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寻找”,每人每周至少听3节课。听哪些教师的课,不是提前指定,而是通过临时抽签决定。上课之前,听课领导和讲课教师都不知道“花落谁家”。这在无形中给了每名教师一个心理暗示:必须上好每节课。

史振平带头“寻找”。只要不出差,他坚持每周至少“寻找”3节课。每次听完一节课,他都要写出“美”在哪里,有很多课堂点评甚是精彩。譬如,听了教师时砚美的高二生物课《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后,他寻找到的“美”有以下9点。

1.准备充分。PPT制作精美,搜集了很多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物资料,且PPT注重细节,不同内容用不同颜色字体区分。

2.学案编排合理。分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过程(3个学习任务)、体系构建、目标检测5个版块,简洁实用,整堂课严格按学案流程组织教学,脉络清晰。

3.目标意识很强。一上课即展示目标并让学生找出重点学习任务。随后根据目标设定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较好地落实了目标驱动、任务驱动课堂的要求。

4.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整堂课基本上以学生学习与探究为主,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每次合作探究学习都限时,对每个小组都有评价(在黑板一侧)。

5.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抢答问题踊跃。有时同一个问题三四名学生抢答,头脑风暴,气氛活跃,值得点赞。

6.课堂紧密联系青州花卉生产生活实际,在最现实、最新、离学生最近的情境中展开教学,紧扣课标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7.课堂环节设计用心而到位。特别是课堂反思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反思(而没有教师代替);体系构建环节,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值得推广,建议大家学习借鉴;目标检测环节,学生自我检测,教师做了统计(全对的举手),对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有了把握。

8.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成为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9.教师个人素养很高,课堂驾驭能力很强。

对于有时听课发现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史振平就写出反思,与教师们共同探讨。譬如,2月24日听了新教师马红娇的语文课《烛之武退秦师》后,他写了下面的反思性文字:

有一点与大家共勉:课堂要坚持开放性,不要因为领导或外人听课就临时改变思路。坚持上常态课、真实的课、高效的课,谁听也不怕,不要纠结于外人的评价。当然,这要建立在敬畏课堂、敬畏学生的基础上,课堂万万不可随意随性。

发现课堂之美,校长对教师基于鼓励与赞美的点评,让教师们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激发了他们把课上得更好的信心。

据校长助理王爱胜说,所有领导在听课之后,都要将自己寻到的“课堂之美”总结出来,并发表在学校每周一期的《寻找最美课堂》简报上。这一举措,对激励教师落实“九维六动”生本课堂要求、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起到了莫大的正向激励作用。有的教师还主动征求学生如何上好课的建议和意见。如此,教师群体课堂教学水平持续攀升也就成为必然之势。

变革带来无限精彩

所有成功的改革,都会带来精彩的变化。青州一中的“九维六动”生本课堂为教师、学生、学校都带来了喜人的变化。

首先带来的精彩变化,是教师专业水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020年,在青州市优质课评选中,青州一中6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11人在青州市高考说课比赛中获奖。在2021年10月份举行的青州市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中,学校12名教师参赛,8科夺冠;代表青州参加潍坊市举办的比赛,又摘得4项冠军。在2021年12月底举行的青州市教学能手评选中,学校18名教师参赛,6名教师讲课比赛获第一名、2名教师获第二名、3名教师获第三名。在2021年举行的潍坊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校2名教师获潍坊市第一名。在2021年举行的潍坊市青年教师岗位能手大赛中,学校3名教师荣获“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青年教师成为学科教学骨干力量。2022年,学校两名教师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大赛特等奖,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应该说,教师们尝到了课堂改革的甜头儿,也增强了继续深化改革的信心。

其次带来的精彩变化,是学校涌现出众多的“小老师”。

学生当起“小老师”,这是目前我们在青州一中课堂上经常看到的景象。让学生讲题,是高三年级教师宗丽华的制胜法宝。她说,让学生讲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锻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标志就是“能讲出来”。当学生能清晰地面向全班学生讲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彻底掌握了知识点,而且锻炼了表达能力。当然,要想当好“小老师”并非易事,学优生刘子钰、王连凯等“小老师”就有很多经验与感受。他们说,第一次听说让我们当“小老师”讲课时,真是又惊又喜。可要想做到名副其实的老师并不容易,既要对所讲内容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研究,又要考虑如何讲更能适合听课同学的需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些甚至达到了终生难忘的程度。

而教师赵青青则另有感受,她说:“当‘小老师’讲得神采飞扬的时候,我感到学生在某些方面竟然有超越教师之处。这不但让我觉得要向学生学习,而且要加强自身的修炼,真切地感受到《学记》中所说的‘教学相长’之妙。”所以,教师如果不努力研究教材和学生,不大量阅读丰富自己,就有可能在很多方面被学生超越。这样,教师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甚至感到愧为人师。所以,他们在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有了主动学习、努力进取的内在需求与实际行动。

然而,史振平却说,课堂改革带来的让他最满意的变化,不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了质的飞跃,不是教学成绩有了大的提高,而是他所希望的学生生龙活虎、昂扬向上、积极进取、阳光灿烂的生命气象终于变为现实,他看到了“真正的学校的样子,教育的样子”。

点燃课堂,激活学校。可以预见,随着青州一中“九维六动”生本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这所学校还会发生更大的可喜变化。史振平提出的“建设一所充满人文关怀、涌动青春活力、具有卓越品质,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尊敬的全国知名品牌学校”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每周一星”学生走红地毯

教师精心指导学生

学生都是“小老师”

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互相加油鼓励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