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的先行者
编者按:9月22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召开了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面向全省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方式,聚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素、关键技术、实践应用和课程领导,展现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从“教书”到“育人”的实践路径。礼轩小学为全省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典型示范。本报从本期开始刊发系列报道,陆续介绍礼轩小学的经验、做法,欢迎关注。
礼轩小学校长孙镜峰在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
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是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2020年9月1日投入使用。办学短短两年时间,礼轩小学已成为家长信任、领导放心、专家认可的好学校。究其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校认真践行“一就是多”理念。所谓“一就是多”,就是要明确什么是学校的“一号工程”,并以“一号工程”为统领,将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连接成一项系统工程。这个“一”对礼轩小学来说,就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礼轩小学整体发展的抓手和载体。
大单元教学拉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仅2021—2022学年,学校76名教师中就有68人在省、市、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大单元教学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礼轩学子的关键能力,比如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对大单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大单元教学是可以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双提升的教学范式。
一、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引发热烈反响
要想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目标,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正式步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代。义务教育课程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课堂教学的“育人”要求。大单元教学强调单元设计与素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课堂与教学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范式,能够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中看得见、做得到、评得了。
礼轩小学在省教科院的指导下,探索出了通过大单元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可行路径和基本实施策略,梳理出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素,提炼出了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技术,总结出了大单元教学落地的注意事项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匹配的校长课程领导力等。
为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引导课堂教学从关注知识技能走向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省教科院9月22日在礼轩小学召开了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面向全省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聚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素、关键技术、实践应用和课程领导,展现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从“教书”到“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为全省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典型示范,在省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在研讨会点评总结环节,与会专家对学校校长和教师们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专家表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视角的转换,是从“以内容为单位的教”走向以素养为本的“育人”,使得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出意义,沉淀成人生底色,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放下书包能带得走的东西”,将“育人”落到实处。
二、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之设计要素
在大单元研究实施过程中,礼轩小学发现,一线教师不仅需要理论培训,更新观念,而且需要接地气、能学以致用的实践指导,更需要能把理论与实践打通的教学范式与技术。学校大单元教学设计范式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而是在大单元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更适合礼轩小学实情的设计范式。
礼轩小学大单元设计由7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单元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单元背景分析,包括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于这三者提炼单元组织中心,以此组织整个单元;第四部分是研制单元目标体系;第五部分是开发单元评价任务;第六部分是根据以上分析规划单元学习进程;第七部分是学后反思。学校大单元教学为师生搭建起支撑性的反思支架,每一课时结束后师生都要反思,通过反思形成对某一观念、某一任务或某一问题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转向宏观概念的建立,达成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学校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学习行为为设计主旨,以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为统摄,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学科思维模式和探究模式,凸显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经历完整学习单元,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双丰收。由此可见,学校大单元教学基于课程视角,以单元为单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会为逻辑起点,将目标、评价、反思、师生活动等统整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闭环。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范式为教师指明了学科育人的方向,给教师提供了通过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的载体,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行路径。
三、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之关键技术
在大单元设计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技术难题。比如,如何研制高质量的目标,如何开发评价任务,如何提炼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如何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如何撰写学后反思等。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学校突破并总结大单元设计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易落地的操作技术。下面以关键技术中的单元组织中心、单元目标、单元评价等为例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提炼单元组织中心,由于内容不同、学情不同,提炼出的单元组织中心也不同,有可能是大观念,也有可能是大任务,或者是大问题、大项目。学校大单元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轴,而非学科内容,所以单元的组织必须突破课时主义、知识原子论的桎梏。通过单元组织中心的提取及应用,对制定单元目标、规划单元活动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等组织单元,让素养目标成为可能,因为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等组织单元,让单元内容具有逻辑性,让单元实施具有结构性。
第四部分研制单元目标体系,包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描述“看得见”的结果,有些抽象;着眼于一个单元,本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表达上相对于课时目标要宏观一些。课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描述“做得到”的结果,相对具体;着眼于一个课时,本课时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表达上相对于单元目标更微观、具体一些。单元目标要依靠课时才能落地,课时目标要依据单元目标来制定,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
第五部分开发单元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开发一般有5步:第一步,基于学习目标研制评价目标。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eather”为例,本单元学习目标为: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用至少3个问答句或至少6句话,流利地进行口头描述或询问天气,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规划生活或提出建议,如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物、合理安排日常出行等。根据学习目标研制出评价目标: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用至少6句话介绍城市天气,力求介绍内容完整、语法正确、表达流利,并能根据天气变化提出合理生活建议,如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物、合理安排日常出行等。第二步,明确任务名称。评价任务的名称依据评价目标的核心内容制定,所以本评价任务名称定位为“城市天气播报”。第三步,任务描述。任务描述是为引出学生学习证据而要求学生做的事,它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第四步,制定评价量规。评价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评价量规,需要教师根据评价目标预想渴望得到的学生表现,然后基于目标列出与任务描述匹配的评价框架(维度或指标),再确定评价类型(量规或标准),列出各指标的表现特征和等级层次,最后按照不同类型的结构实施编制。第五步,评价实施。评价实施通常包括角色(谁做)、条件(怎么做)、任务(做什么)、结果(做成什么样)、时间(做多长时间)等信息要素。经过以上5步的实施,就可以制定出对应本目标的评价任务。
通过突破关键技术,真正解决了实操性问题,便于一线教师理解与实践,解决了教师实施难、学校推广难等问题,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四、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之实践应用
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充分挖掘大单元的育人价值,有机融通价值教育与知识学习,将育人目标融入学科实践活动,沟通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评价镶嵌于单元始终,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取得最大、最佳教学效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任务群驱动、结构化实施、教学评一致等。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改变”是本单元人文主题,即本单元育人价值,“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本单元教学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时间短、故事内容又多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快速讲好本单元的故事并领悟其中的奥秘呢?
首先是任务群驱动。教师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任务群为切入点,结合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建议”创设了本单元的大任务“动物故事PK赛”。大任务统领本单元学习活动,并进一步分解成4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单元子任务:“动物故事我来读”“动物故事我来讲”“动物故事我拓展”“故事大王我来当”。
在任务二“动物故事我来讲”中,学生在《大象的耳朵》中通过借助人物对话来唤醒提示意识,在《蜘蛛开店》中通过借助示意图来巩固提示意识,在《青蛙卖泥塘》中借助故事情节发展脉络提升提示意识,在《小毛虫》中借助关键词句内化提示意识。接着进入“蜘蛛宝店我做客”,学生来到蜘蛛先生的小店后,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情境作为载体,撬动4个核心任务的开展。可以看到4个课时任务“蜘蛛宝店我来读” “蜘蛛宝店我来画” “蜘蛛宝店我来讲”“蜘蛛宝店我来编”也是有内在逻辑和进阶关系的。
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文本不再是碎片化内容的组合,而是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设计真实情境中的大任务,再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活动,解决学用脱节等问题,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其次是结构化实施。学生在任务一“蜘蛛宝店我来读”中通过写生字、认词语、读句子3个活动落实小学低学段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任务二“蜘蛛宝店我来画”中通过读故事梳理故事内容,思考“卖了什么东西”“来了哪些顾客”“最后结果怎样”的框架来抓取关键词,自主完成黑板上蜘蛛开店的3次示意图。通过梳理和整合,在言语实践中自觉运用言语活动经验。任务二在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效又实用的学习脚手架“学习任务单”和“动物明星卡”。学生利用任务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表格梳理故事内容,即使是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搭建的支架来讲故事,保证了学习机会的充分性,避免“水过地皮湿”。通过每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制作分享 “动物明星卡”的过程中梳理讲故事的方法,让阅读积累有效迁移到表达运用中,在语言情感的体悟和表达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任务三“蜘蛛宝店我来讲”中借助提示,通过示意图,完整清晰地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
教、学、评一致。评价是连接教与学的过程,把评价任务嵌入教的内容及学的活动中,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评价任务来改进和调控教与学,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接下来,具体来看课时中任务二“蜘蛛宝店我来画”和任务三“蜘蛛宝店我来讲”的评价过程。教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主完成蜘蛛3次开店的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把故事讲清楚。学生怎样才算把故事讲清楚呢?这就需要教师制定评价标准,讲清楚的标准是“完整、生动、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标准清晰后,由扶到放,给学生一个抓手,学生之间就可以互评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交相辉映,目标对应任务,评价标准又引领整个教学过程,接着动态生成评价结果,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这样一组进阶性的评价指标既是学生在这一课时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又是他在这一课时学习活动的学习路径图。学生在每个任务中都清楚自己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怎么到那里,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个持续性反馈。学生由读故事到讲故事到评故事,不仅思维有了进阶,而且表达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讲故事对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带点挑战性的环节更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教师设计了“演故事”环节。演故事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使其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最后在任务四“蜘蛛宝店我来编”中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接着说一说对小蜘蛛发生改变的看法。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浪漫瑰丽的想象再次品味语言,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体验丰富的情感,感受思想的魅力。
通过任务群驱动的结构化实施,不仅搭建了学生经验生活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实践、感悟问题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并用来分析和解决当前问题,从而赋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真实的意义。
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育人功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学习转变为应聘“小导游”的过程,学生由读故事到讲故事再到编故事,不仅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自己也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学生由不会讲到会讲,由会讲到乐意讲,从意识上有了改变,从行动上有了落实措施,这不正是知行合一、培养完整的人吗?
而指向这个单元人文主题的“改变”也恰恰是指向学生成长的“改变”。童话故事中小蜘蛛的经历和困惑恰恰是儿童在成长中需要面临的问题。尤其在续编故事过程中,无论小蜘蛛是选择改变还是不改变,对学生来说,他关于成长中要不要改变这个问题都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成长,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达到了认知和情感上的发展。
统编版语文教材实施以来,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而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切入点,则是突破学科育人困境的关键。在整合型素养目标的引领下,设计实施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大任务;学生在任务群的驱动下,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在结构化实施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在探求以任务为载体的测评方式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只有实现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学生才能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教师才能破解以往语文教学中“只见工具,不见人文”的教学困境。
五、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之师生变化
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单元教学在礼轩小学各个学科全面铺开,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碎片化、机械式、平面式的学习转变为体系式、综合化、深度式的学习,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他们尝试综合运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做人。
大单元教学也使教师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从教材的“搬运工”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教师对学习目标有了新认识,深刻理解了目标的意义,掌握了如何制定目标;对学习过程有了新感悟,深切体悟到“教过”不等于“学会”,从而改变了教学行为,不再以“教”来替代学生“学”;对学习结果有了新思考,实现了从“知识”向“素养”的转变;对教学科研有了新自觉,明晰了科研的价值取向,营造了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氛围。
作者简介:
边春霞,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副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级兼职教研员、山东省教科院特聘专家、“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省级工作坊主持人。个人先后正式出版《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基于课程标准的阶梯英语课程研究》《朝向核心素养的阶梯英语课程开发与实践》3本专著。2020年9月从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调入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并成为礼轩小学大单元教学的领军人物。
礼轩小学教师团队受邀到济南大学举办大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专题讲座
礼轩小学语文教师来琦在实施二年级下学期“改变”大单元教学
礼轩小学教师团队在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大单元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