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荣誉作业 浅谈激励机制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作用 准确理解防疫新政策 做好师生心理疏导 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告读者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学科教学】

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 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东刘小学 马桂云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几乎能掌握每门功课,但进入中高年级后,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是那么抽象、那么枯燥无味、那么神秘难懂,久而久之便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数学的情绪。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和法宝。怎样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呢?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生活的一些常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一、发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上的许多知识点也来源于生活,它们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去深挖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课堂上,我脱下自己的外套,让一名学生穿上,然后问学生们:“这个同学穿上老师的外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外套肥大,就像穿了一件裙子一样,在翩翩起舞。我趁机说:“这个同学的衣服,老师能穿上吗?”说完,我拿起那名学生的衣服装模作样地穿起来。这时,学生们哄堂大笑,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老师,衣服太小了,穿不上,你会把衣服撑破的。”这时,我说:“刚才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体积。什么是体积呢?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老师占的空间大,体积就大,学生占的空间小,体积就小,所以你们穿老师的衣服就显得肥大无比,但老师就穿不上你们的衣服。”这样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结合生活实际轻松解决了。

二、通过动手操作,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更要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上要挖掘一些生活例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去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教师枯燥讲解数学、学生被动理解接受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例如: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后,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指着操场旁边的一根路灯说:“同学们,怎样来测量这根路灯的高度?”学生们听了以后兴致高涨,情绪热烈,一边窃窃私语地讨论,一边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爬上去测量;有的说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如果摔下来怎么办,太危险;有的说租一辆吊车来;有的说租车费太贵……正当学生议论纷纷悬而不决时,我取来一根1.5米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通过太阳的照射,马上出现了影子,量得影长1米。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是什么关系?”学生马上回答:“竿长是影长的1.5倍。”接着,我继续启发:“这时,你们能想出测量路灯高度的办法了吗?”学生们恍然大悟,路灯的高度也是它影长的1.5倍。我又补充了一句:“测量影长时要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从测量路灯影子的长算出了路灯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写出求路灯高度的公式吗?”学生很快写出“竿长:竿影长=路灯高:路灯影长,或者竿长:路灯高=竿影长:路灯影长”……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意犹未尽,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后续有关比例的知识,化简比、比的基本性质、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等都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数学素材,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存在于我们朝夕相处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用生活技巧解决我们的数学难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变成趣味性的生活小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应用题时,我不是一味地教条式、灌输式向学生讲解知识,那样效果极差,收效甚微。因为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相向而行”“相遇”“路程”“速度”等有关术语的真正含义。但如果模拟一个生活场景,让两名住在学校两边的学生介绍到学校的路程,再根据所用时间计算出自己的速度,然后现场编题,代替教材的例题,学生就都很感兴趣,这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实事,每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他们亲身体会到上放学路上也存在着数学问题,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浓厚兴趣,使沉闷的课堂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路程问题的有关术语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让数学变得生活化、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数学,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华丽转身。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