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教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 雪域桃花   与世界和解 与自己和解 拒绝“躺平”,做成长型教师 一位领航校长的使命与担当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书随笔】

与世界和解 与自己和解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 周金荣

当我拿起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的时候,窗外还下着雨。我一直喜欢雨天读书,喜欢将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视作阅读的背景音乐。那一刻,文字和雨点融为一体,视觉和听觉融会贯通,体内的燥热一点点儿消退,有清凉的山泉漫上心田,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之中,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轻轻翻开第一页,听着本书主人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娓娓叙述,我走进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走进了那片神奇的土地。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在那片群山起伏的广袤大地上,大自然创造的神奇景象。白雪皑皑、庄严肃穆的山峦,一排排笔直高大的白桦树,有着美丽犄角、健壮又漂亮的驯鹿,夕阳下跃动着金光的额尔古纳河,繁星点点的夜空,月光下熊熊燃烧的篝火,篝火旁翩翩起舞的鄂温克人……让没有到过祖国最北方、只从书中通过文字描述对北方略有感知的我,对那片神奇的土地充满无限的向往和憧憬。行走在迟子建对那片土地的描述中,我时常有身临其境之感。读着读着,恍惚中,我已经是鄂温克族人的一员。我幻想着:夜幕降临,我住在希楞柱里,整座大山都静了下来,只听到额尔古纳河水静静流向远方的声音。我是望着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入睡的,在我蓝色的梦境中,我的身体化作一片洁白的羽毛,在大兴安岭的上空飞舞,在浩瀚的天宇中穿梭,睡梦中的我经常是笑醒的。清晨醒来,伸个懒腰,半眯着眼睛,听着希楞柱外猎鹰抖翅飞向苍穹的扑棱声,听萨满跳神鼓槌击打神鼓声,听灰鼠窸窸窣窣窜来窜去声……然后,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出希楞柱,对着起伏的群山和茂密的森林大声喊:“额尔古纳河,我来了!”回应我的是被镀上一层金光的山峦的回声,是静静等着女主人挤奶的驯鹿的呦呦鹿鸣。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鄂温克族人勤劳善良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他们真诚纯粹,意志坚定。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都充满悲欢离合。整个鄂温克族人和那片土地上的驯鹿所面临的灾难也是接踵而至,他们面对厄运,有过愤恨的诅咒,有过痛苦的挣扎,有过不屈的抗争,但是,最后,他们都选择了原谅和接纳。“我”的母亲达玛拉面对两个孩子和丈夫林克的不幸离世,强忍悲痛,用女性的坚韧支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她渴望尼都萨满的爱,但是氏族的婚姻制度束缚着她,最终她选择了接受现实。对达玛拉爱而不得的尼都萨满,为了成全所爱的人,他孤身一人度过一生,当他收集鸟类的羽毛,亲手为达玛拉做了一条漂亮的羽毛裙时,完成了他对爱情一生的坚守。单纯的妮浩为了全族人的安危,担任起萨满一职,成为鄂温克族的保护神,在面对族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生命选择的攸关之际,妮浩毅然做出了履行萨满职责的选择,不惜以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代价。即使是性格古怪的达西、尖酸刻薄的伊芙琳,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也从来没有泯灭过。

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我时常想起余华的《活着》中的老人徐福贵。到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夕阳的余晖中,老人坐在田埂上,望着离家不远处家人的坟冢,面色平静,古铜色的脸上是一片祥和,深邃的目光像幽蓝的湖水,那是历经人世变故后对命运的无奈接纳,也是参透人生意义后的波澜不惊。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一生都在抗争,在抗争中不断得到和失去,最后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我们经常会追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叔本华曾告诉我们:“人生本无意义。但是,我们要给无意义的人生赋予一个意义。”《额尔古纳河右岸》告诉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收获也不断失去的过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因为,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时代的洪流总是裹挟着人向前。而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在克服中提升认知,在认知中使自己的人格不断趋于完美,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苦难是一块试金石,它将懦弱者淘汰,它使勇毅的人更勇毅。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希望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迷失了自我,在精神的高度紧张中依然保持天性的自由,在追求人生意义的同时不要丢失了人性最初的美好。

让我们在不断的寻找中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一个有血性的民族身上是没有“屈服”二字的;中华民族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将为人类创造属于它的价值。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