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烟台:多向发力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邓云锋考察调研职业教育工作 李明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考察调研 青岛:教育贡献度评价改革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戴冬茜:让青春在乡村教育舞台闪亮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青岛:教育贡献度评价改革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本报讯(中国教育报记者 孙军)日前,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年末盘点中了解到,2023年,青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全部覆盖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公办本科高校每年与青岛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项目合作协议达1100项,在青岛转化科研成果达400项,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青岛市立足促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加大保障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青岛市创新专项评价,2023年出台《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从人才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对高校进行评价,同步提出创建10个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10个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0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任务要求,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引导性。用活综合评价,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纳入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其中,高职院校突出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中职学校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促使职业院校提升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强化绩效评价,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联动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根据评价结果,分A、B、C、D四档给予在青高校与职业院校经费补助和激励。

为推动评价目标的实现,青岛市从政策供给、经费激励、平台建设3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目标实现保障机制。加强政策供给,将贡献度评价同步纳入近几年出台的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等制度文件,并专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推动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加强经费激励,建立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青岛仅高等教育方面就安排奖励和补助经费3.45亿元。先后推进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型示范专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产教创新平台建设,推出了“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产+学+研”“RCEP+企业+学校”等合作模式,促进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目前,正在建设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推动教育与城市双向赋能。

在服务能力增强的同时,青岛的教育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提升。青岛市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第二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青岛科技大学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所职业院校入选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上合海洋国际科产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并推广。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