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访收获满满
有一位哲人说:“教育是一场家校携手的旅程。”笔者认为,这句话说明家校合作育人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每名学生的成长,我们学校近期要求教师对每名学生都进行一次家访。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之路。
我的第一个家访对象是我班的男生张宝新(化名)。我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有见过他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各科成绩不是B级就是C级,没有一科是A级。为了转化他,我偶尔会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专门点他的名字,让他站起来回答,并且在他回答正确后大声表扬他。每当这时,我都能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的微笑。我认为,他想认真学习,但是底子太差,以致力不从心。对这名学困生的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我决定在周末上午对他进行家访。
当我敲开张宝新的家门时,只见一位老人开门迎接我。我根据年龄猜测他是孩子的爷爷,就自我介绍道:“张大爷,您好!我是宝新同学的班主任李文杰,今天是专门来家访的。”老人则说:“欢迎您来俺家做客!李老师,俺早就听宝新说过您的名字,知道您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俺的儿子和儿媳妇到外地打工去了,俺是孙子的‘代理家长’。”他一边赶紧给我搬椅子、倒水,一边呼唤宝新的名字。我一边表示感谢一边拉着他的手劝道:“您别忙活了,坐下来跟我聊一聊宝新的事情吧。”老人絮絮叨叨地说:“李老师,俺知道孙子在学习上有很多缺点,只是没本事管他。他的爹娘有点文化,能辅导他学习,却外出挣钱去了,一年到头几乎不回家。”宝新在一旁认真听着我与老人的对话,脸上露出羞赧的神色。我接着老人的话茬说:“宝新并不像您说的那样糟糕!下面,我向您介绍一下他的优点,请您仔细听:他每次都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次见到老师都问好,遵守校纪班规……”听了我的这一番话,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而张宝新的脸变得红红的,像一个熟透的苹果。这说明这一席话起到了作用。接下来,我与老人交谈得更顺畅了。他说:“宝新喜欢玩手机,会玩很多游戏,玩得可溜了!”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该生为什么跟不上同学们的前进步伐了。针对这一问题,我立即向老人提出了建议:“放学回家后,宝新可以用手机学习,也可以在闲暇时间玩游戏,但是不能经常玩儿。”老人附和道:“是啊,俺听说玩游戏会上瘾,今后坚决不允许宝新长时间鼓捣手机了。”我扭头对张宝新说:“你在家里要听爷爷的话,除了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多看课外书,比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千万别再迷恋手机了!”他不停地点头。最后,我拨通了宝新父母的电话,告诉他们:“作为教师,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理论和指导,辅助你们做好宝新的教育工作。同时,我建议你们抽空多与孩子打电话、视频聊天,每年尽量回家待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生活,陪伴他成长。”他们在电话里答应得很干脆,并表示即将付诸行动。这令我看到了教育成功的曙光。
通过这次家访,笔者懂得了这样的道理:要想了解并转化一名学困生,必须走进他的家庭,并且与他的家长结成同盟军。家校双方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人。我相信,通过这次家访,家校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密切,学生的成长之路将会越来越宽。
(作者单位:冠县崇文街道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