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用心做资助 用爱育新人 春季学期“收心”贵在巧 图片新闻 冠县实验中学探讨推进家校共育策略 校长与家长面对面 无棣县车王镇小学 多彩寒假让学生快乐成长 济宁市实验初中 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打卡活动 招远市泉山学校 构建成长共同体 打造共育新格局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招远市泉山学校 构建成长共同体 打造共育新格局

本报讯(通讯员 马慧敏)“孟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我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今后一定做学习型家长,做好孩子成长过程的引路人,做好孩子的榜样。谢谢您!”218日上午,招远市泉山学校在温泉社区举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活动结束后,一名家长激动地说。

近年来,该校持续加强和改进家长学校建设,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积极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努力形成“学校教育主抓、教师示范先行、家长积极参与”的家校共育新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搭建沟通平台,让家校育人“有效力”。学校始终把“以校促学、合作共赢、培根铸魂”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总目标,探索通过“三融三合”路径,积极推动家长学校接足地气、向上向优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注重落实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家长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引导家长实现亲子亲情代际有效沟通,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一是通过家长融入课堂“解”学情。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一起听一堂课,以此加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二是通过家长融入学校“升”理念。学校让家长走进校园,进入家长学校,通过学习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技能,更新家教理念。三是通过家长融入生活“践”理念。学校引导家长将所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自己的家庭中进行实践,助力提升家长的应用实践能力。

丰富共育形式,让家校育人“添活力”。学校注重推进课程建设,着力丰富家长学校内涵,让家长成为课程开发的好帮手、好伙伴。每逢周四下午,此起彼伏的掌声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来,来自各行各业的有特长的家长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发挥自身优势,给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技能实践、特长发展等课程。这些课程把道德教育、历史文化、心理健康、环保科学、创新实践融为一体。家长们从多角度、多层面给学生传授课本上学不到的生活知识、基本技能,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教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增强爱国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围绕菜单式、个性化的家长学校课程专题内容,学校还组织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有关活动,如升旗仪式、亲子读书会、学生合唱节、诗歌节、体育节等,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自觉加强学习,尽快提高素质,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建立联动机制,让家校育人“聚合力”。该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提升联动水平。开展了“教师进社区”活动,加大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力度;开展了“走进敬老院”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开展了“互助式家访”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在普访、随访、定访相结合的家访形式基础上,该校推出“互助式家访”,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带领多名家长到某一名学生家中进行交流访问,并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家访中,老师就孩子的在校表现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予我们理论指导。其他家长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成功的做法,让孩子和孩子进行亲密交流。这一举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真好!”一名曾经厌学的学生的妈妈说。

“我始终认为,没有完美的教育,就没有完美的孩子,教育就是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们将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着力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打造家校共育新格局。”泉山学校校长秦丰堂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