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核心 一日生活皆课程 国学经典教学不能“填鸭灌输” 好的教育拒绝唠叨 “鄙视链”应摒弃

第6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6
【论道】

一日生活皆课程

□ 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会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存在很多学习机会,因此,科学地选择班本课程内容并有效实施很关键。比如,每到周五,搬运被子成为幼儿眼中的一件麻烦事,幼儿怎么才能把又大又厚的被子轻松地搬到门口呢?其实,搬运被子虽是一件小事,对幼儿来说却是一次深度的探索过程,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性、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会有为自己服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正是搬运被子这个小小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充分诠释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班本课程的生成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搬运被子作为班本课程内容,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促使其发展。在搬运被子的过程中,幼儿共同讨论、协商、规划、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学会自主服务、懂得多维解决问题、愿意合作交流,并能大胆表达,互相合作与帮助。为此,教师应捕捉到幼儿的这一兴趣和需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受自信、获得成长。

首先是做好班本课程的预设。班本课程虽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但毫无目的地开展是无意义的。如何通过搬运被子课程探索怎样搬运被子更省力,并在一系列探索过程中获得其余领域的经验,是需要进行充分预设的。要预设目标。在探索搬运被子如何省力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由他们投票决定徒手单人力量组、徒手合作力量组和使用工具组哪组最省力。幼儿在楼梯上探索怎样搬运被子更省力,选择多种材料搭建楼梯直通道,然后在实践中去验证结果。幼儿借助工具把被子运到“集中站”时,会发散思维,寻找更省力的工具,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预设全面发展。在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整个搬运被子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更多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以及主动意识。

其次是做好班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探索的机会,促使其获取经验。幼儿发现搬运被子下楼梯很累,而且很不安全,于是提议搭建楼梯直通道。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可以搭建的材料,他们很兴奋地找来体操垫、泡沫垫、积木、安吉梯等工具搭建通道。教师支持幼儿在实践中去验证结果。在探索用长木板搭建直通道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长木板,幼儿不断调整策略,获得了“两个短木板变成一个长木板”“两块窄木板变成一块宽木板”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搬运被子的过程中,幼儿都在调动已有经验去不断尝试和探索。为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为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在走廊里搬运被子更省力,教师抛出问题:“怎样搬运被子省力?”引发幼儿交流、讨论,探索出借助工具最省力的结论。再如,当幼儿感到下楼梯搬运被子很累时,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帮助幼儿聚焦关键问题,引导幼儿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教师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支持幼儿的想法,让班本课程自然而然地进行下去。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切实解决问题。在班本课程中,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回顾整个搬运被子的过程,从探索在走廊里搬运被子的方法,到探索在楼梯上搬运被子的方法,再到幼儿借用省力的工具把被子运到“集中站”,幼儿通过主动探究,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正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班本课程的生成源于生活,在实施班本课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努力为幼儿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真正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经验、获得发展。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