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家校社共育模式
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优化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家校社共育模式可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通力合作,其核心理念是协同教育。通过共育活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既能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需求和期望,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学校通常聘请具备一定教育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授课,比如教育专家、教师、“五老”志愿者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家长论坛、家长沙龙、家长经验分享、家长参观、家长阅读工程、优秀家长评选等形式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比如家长会、分系列分专题的专题培训会、家长评议会、主题交流会、家长开放日、入户家访、亲子活动等。学校要建立家长学员考评机制,完善优秀家长、优秀家庭评选表彰制度,让家长学校有章可循。
教师要读懂家长,力求和家长同频共振。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和电话沟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研究家长的需求。同时,应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迫切需求设置家庭教育知识、孩子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沟通技巧等课程,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明确家长是教育合作的有力伙伴,家庭中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引导家长乐于走进家长学校,成为家长学校中的一员,并发挥主人翁作用。例如:家长配合学校日常工作,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担任教师的教学助手,参与教学和相关课程开发,监督、评估学校决策,帮助学校联系社会服务,组织孩子进行社会体验与实践,等等。但是,要谨记家校社合作共育不是权宜之计,需要长时间坚持。在家校社合作共育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有学生,而且有父母、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
家长学校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改变其落后的教育手段。目前,有一部分家长的关注点还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因此不能找到孩子教育问题发生的根源。鉴于此,家长学校要对家长进行专业、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关注孩子心理状况、思想品德、健康体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在家教之路上扫清障碍,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家长学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并且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从家长学校的常态化、标准化、课程化、特色化着手,努力办好高质量的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