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 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座谈会在济南举行 齐河县:点亮孩子的“睛”彩“视”界 泗水县:“四下基层”提作风严督实导促质效 图片新闻 全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菏泽学院专场成功举办 为特殊孩子点亮未来之光 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更精“智”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创新实施教育贡献度评价改革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近年来,青岛市立足促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创新实施教育贡献度评价改革,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级,实现了教育与城市双向赋能、双向服务、同频共振。

坚持“三个统筹”

健全教育贡献度评价顶层设计

坚持评价与发展统筹。将教育贡献度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一体谋划,纳入近两年出台的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等制度文件,并专门出台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评价方案等,构建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以科学评价激发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服务地方发展动能。

坚持评价与激励统筹。建立以贡献度评价为参照的经费保障激励制度,将高校贡献度评价结果作为政府支持高校发展的主要依据。2023年以来,青岛共计安排经费1.65亿元,根据人才留青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开展社会服务情况等评价结果拨付在青高校支持经费。建立引育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实施顶尖人才(团队)资助、青年人才补贴和产业人才培训等补贴政策,并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就医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的10个重点学科、53个项目,已培养1.2万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坚持评价与服务统筹,营造良好生态。将优化教育服务作为推进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市委常委对口联系学校制度,听取意见建议,研究校企合作事宜。仅2023年,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十余所高校就合作事宜进行协商。建立校地会商和服务平台,在高校集中的西海岸新区设立校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梳理“双向需求”,对深化校地合作、帮助高校解决发展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施“三项评价”

确保教育贡献度评价科学有效

创新实施专项评价。2018年,青岛市制定本科高校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在青高校主动面向地方需求办学。2023年,进一步印发《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从人才引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对高校贡献度进行评价的同时,提出创建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的任务要求,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引导性。

用活综合评价。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纳入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其中,高职院校突出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情况;中职学校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将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专业标准等内容列入加分项,促使职业院校提升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已覆盖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已培育35个产教融合型企业。

强化绩效评价。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联动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根据评价结果,分ABCD四档给予在青高校与职业院校经费支持。在绩效评价激励下,全市24所高等教育机构2023年新增专利(包含申请和授权)共计627余项,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6个,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774个,总金额达7.32亿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3人,其中院士1人。

搭建平台载体

畅通教育贡献度评价实现路径

以校地融合为目标,搭建校地一体发展服务平台。建设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科教资源匹配对接,并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支持在青高校成立了服务青岛办公室和具有独立法人的技术转移转化基地,积极争取和推动第五十六届、第六十届高教博览会在青岛召开。目前,在青高校共承担市级(含)以上纵向科技计划项目49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72项,省部级项目1968项;申请专利6259项,授权专利5913项。

以重点学科专业为依托,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引导高校聚焦青岛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在青高校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扶持了22个学科和50个高职专业,并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成立青岛市工业互联网等10个重点学科产学研合作联盟,吸纳政、校、行、企、院所等成员单位500余家。构建“产++研”合作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为本地企业技术攻关、升级改造等提供“定向定制”解决方案。北航青岛研究院重点在虚拟现实、微纳电子、大数据等领域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6家,累计产值近3.7亿元。

以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载体,探索产教“双向奔赴”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建设,从2023年起,用3年时间,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50个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推进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建设,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青岛西海岸新区产教联合体、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产教联合体,促进了行政、区域间的职业院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青岛市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推进上合示范区、自贸区产教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上合海洋国际科产融合新通道》改革做法被省政府表彰推广。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