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青岛市教育局“双促”机制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 收获未来“足”迹 图片新闻 发挥教育评价“助推器”作用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潍坊市成立高职高专思政工作联盟 乐陵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发挥教育评价“助推器”作用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林松柏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齐鲁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学校针对党建工作存在的缺乏系统性设计、标准不明晰、党建业务“两张皮”,教师评价存在的“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痼疾,学生评价存在的偏离立德树人培养主旨等问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汇聚改革发展动能

突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党建+治理”“党建+教育教学”“党建+学科”“党建+育人”四大工程,聚焦“走在前、作表率”的党建工作目标定位,构建“四位一体”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齐鲁师范学院机关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和凝聚师生有力、宣传和服务师生有力”方面,实行“考核组评、服务对象评、师生满意度评”等多元评价模式,着力推动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健全党建责任落实制度,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以党委工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和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为两翼,以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机关教辅部门党支部为引擎驱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明确“三级主体”,设计“一个任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两个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纳入“一个体系”(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全力保障党建各项工作“干有目标、行有方向、落有分量”。2019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立破并举,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让师德师风成为公认的第一标准。学校明确将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申报职称、晋升岗位等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职称评审评价标准中,单独设置师德和教学工作业绩两项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把教学工作业绩摆在突出位置。制定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评价办法,提高教学质量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将教师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达标、无教学事故、具有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和青年教师导师制考核合格等作为教师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将教师教学成果获奖、出版教材、建设课程、参加比赛和指导学生参赛等纳入教学学术评价体系,可以与科研学术成果等值使用。

用多把尺子量学术业绩。在学术业绩评价方面,坚持采取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机制。建立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凡是能体现出教师本人业绩、贡献的成果均列入评价范围,不将人才称号等作为加分项目,不单一将论文项目作为申报限制条件。同时,在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教师评价中,对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类型的教师分别设置申报条件,设计评价标准。

建立晋升绿色通道。学校出台规定,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获得国家青年教师比赛奖励等的教师,可突破学历、任职年限、评审数额等限制,直接申报晋升副教授或教授,为优秀人才特色发展畅通了路径。得益于该评价体系的建立,18名优秀青年教师以破格或“绿色通道”方式晋升职称。

以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评价

深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定《齐鲁师范学院基于OBE理念下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建设指导意见》,将“第二课堂”活动以课程化形式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指导教师、学生本人、第三方评价人采取表现性、增值性、综合性等评价方式对学生“第二课堂”各课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与成长情况,定期开展学生满意率调查,从“学习现状、学习支持、学习成效、成长表现”4个方面、13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满意率调查,准确把握教师教学工作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全面发展,探索增值性评价,制定《齐鲁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试行)》,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身心和谐、服务社会等7个目标维度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过程、全方位客观记录学生的品行和日常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优化各测评指标和参数,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测评体系,真正把成绩单变成“成长记录”,努力实现以增值评价促进质量提升的目的。

护航育人,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思路,在教书育人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级督导、四方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该体系以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校、院“两级督导”共同发力,校级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四主体共同参与,质量标准、质量生成、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四位一体”循环提升。坚持产出导向,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堂目标达成”为诊断内容,以专项督导和实时常态督导为诊断方式,以学校通报和问题清单为改进抓手,形成了“诊断式督导、靶向式改进”教学质量管理闭环。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