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潍坊学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异彩纷呈 潍坊商业学校科研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泰安市岱岳区卧虎山小学“国际语言村”开村 心理关爱要走进学生心里 图片新闻 “四化一创”构筑沉浸式人才培养新场域 寿光市圣城小学“党建+项目”引领学校发展 “四个聚焦”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潍坊学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异彩纷呈

本报讯(通讯员 王晓颖 韩金伶)“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稚嫩的歌声在潍坊市奎文区樱园社区活动室内回荡。这是潍坊学院爱乐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的一幕,也是该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4月“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团委积极落实团省委的部署要求,打造校团委“画好圆”、团总支“搭好桥”、团支部“亮专业”的工作格局。19个团总支与48个社区结对共建,累计开展实践活动270余场,14120名大学生参与,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8662小时,进一步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团员青年志愿服务“活起来、接地气、有收获”。爱乐志愿服务队成员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以“用心设计、用情服务、用爱表达、用艺奉献”为主题,把亲子团体音乐治疗这种方式引入孤独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结合专业技能和公益志愿服务,让尊重和关爱落在实处。

前期,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并招募志愿者,吸引了众多学生关注。有的志愿者擅长钢琴演奏,有的擅长民族舞蹈,还有的精通声乐表演……大家踊跃报名,希望能用自己的爱心和特长为孤独症患者带去一份特别的礼物。在动员会上,指导教师丁琰说:“艺术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它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要用专业和热情为这些孤独症患者带去希望和勇气。”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志愿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精心编排了一套适合孤独症患者的舞蹈动作。他们将简单的舞蹈元素与欢快的音乐相结合,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在参与中逐渐打开心扉,释放内心的情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场特殊的“大学生进社区”活动拉开帷幕。志愿者们前往樱园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用艺术特长为孤独症患者带去欢乐与温暖。

有一名叫小涵的孤独症儿童,平时沉默寡言,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然而,面对志愿者,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变化。志愿者们发现,小涵对非洲鼓有特殊的喜爱。于是,志愿服务队成立专门小组,以“三对一”的形式教授他演奏非洲鼓,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涵逐渐掌握了非洲鼓的基本技巧,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小涵勇敢地站在讲台上,为大家展示他的演奏才华。那一刻,整个教室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而小涵也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了他的价值和能力。

校团委积极发挥共青团的实践育人优势,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已在潍坊市48个社区开展了公益支教、助老爱老、生态保护、健康普及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校团委书记江浩浩介绍道:“当前,学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高校的协同育人优势,逐步形成‘一院一品’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如,法学院尚德志愿服务队精心排演情景剧,积极开展‘070’行动;土木与交通学院‘小鲁班’志愿服务队专注乡村房屋改造,助力乡村振兴;美术学院‘七色花’志愿服务队实施‘美景上墙’行动,持续推进社区美化工作……学生群策群力,推动社区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和品牌化发展。”

未来,潍坊学院将以“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地沟通联系,开展“点单式”服务,善用社会这一堂“大思政课”,打造“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有效激励学生在社区治理、城市发展、祖国建设中绽放青春之花。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