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全省暑期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省级决赛成功举办 图片新闻 乳山市: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通讯员 闫勇 姜维生

【总编说】 在当前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的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积极探索并构建了“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该体系旨在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通过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实现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服务。学校依托自身发挥人才、平台、科研等优势,构建起覆盖科技成果研发、孵化、转化等各个环节的创新链。通过这一体系,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市场反馈和商业化机会,加速实现价值创造。该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和转化渠道,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而且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更快更好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坐落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镭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床功能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仅仅3年,销售额就突破了8000万元。该公司成功入选山东省2023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齐鲁工大)和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共同成立。

经过近4年的培育和发展,该校激光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山东飞博赛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3月,该公司与山东工研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达成了1573.5万元的股权转让协议。

而由齐鲁工大计算中心作价200万元入股成立的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20年的809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800余万元,今年预计突破3000万元。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齐鲁工大人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做大科技成果转化“蛋糕”的不懈追求和生动举措。

抓住关键环节,有力促进成果就地转化

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通从科技到产业,再从产业到成果全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深化产学研融合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落脚点在于搭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我们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涵盖‘产学研对接——技术转移转化——集成开发与中试定型——科技产业孵化’的覆盖全省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主导建设了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国(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管理运营平台——山东科创集团等开放式和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打造了‘科技+资本+产业’新模式。”该校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刘贞先介绍说。

近些年,齐鲁工大注重科技金融的引领作用,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式,新成立和增资成果转化企业77家。整合支持信息板块的正中、亿云等公司,激光技术应用板块的蓝动、科力光电、微感等公司,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工大系”创新创业群体和生态系统初具规模,提高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质效。

据了解,齐鲁工大首创“校(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以来,先后与全省22个地方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规模达9000万元/年,立项支持173个项目,撬动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8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总额1.6亿元。

据刘贞先介绍,为更好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齐鲁工大不断修订出台促进成果转化政策,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开展存量专利盘点,梳理专利技术成果逾5000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34项,总金额2.15亿元,新孵化企业11家。

为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积极性,该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以飞博赛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为例,按照《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激光所留存30%的收益用于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其余70%的收益全部分配至相关技术的研发人员。齐鲁工大计算中心将成果转化所得股权的90%分配给对技术成果作出贡献的研发团队人员。而山东雷研激光技术公司则将21%的股份分配给齐鲁工大激光研究所研发团队作为回报。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大力深化校地战略合作

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聊城市,企业负责人马新强指着展台上的激光清洗核心器激动地说:“我们基于齐鲁工大激光研究所多年的技术积累,聚焦激光清洗设备研发,突破了激光技术与机械设计结合匹配性、高效节拍设计和集成化工程调试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克了大幅面复合板材激光高效清洗、便携式激光清洗等技术瓶颈,还研发了大能量高重频脉冲清洗用固体激光器,满足了我们公司对激光产业的发展需求。”

面对国内激光产业链升级发展的重大需求,该校激光研究所多名科研骨干积极投入公司产业拓展和技术创新,仅用一年时间就牵头建设了聊城市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激光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聊城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并制定了2项航天领域标准,填补了国内标准体系在航天领域的空白,完全具备了激光设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困境。

在谈到相关产品的市场应用及前景时,马新强介绍说:“齐鲁工大激光绿色清洗技术及装备创新成果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专门定制设计、开发产品成套生产线,开展批量生产,拓展了市场份额。目前,我们公司已拥有激光清洗设备、激光焊接设备两个系列共计20余类产品,相关技术装备还被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批量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核心产品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位于昌邑市的瑞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化工企业。近日,该企业与齐鲁工大生物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课题组达成合作协议,签订了总额为480万元的成果转化项目,转型生产生物合成香精香料,逐步替代化工合成材料。该公司利用此技术发酵合成的乙偶姻产量达到82g/L,四甲基吡嗪达到35g/L,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齐鲁工大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地方相关行业和产业链,促进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的生动实践。 “我们将继续发挥人才、平台、科研等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方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校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说。

搭建共育平台,全力强化优秀人才供给

“在齐鲁工大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共同搭建了机器人创新平台,并组建优秀团队一起开发智能机器人相关项目。大型光伏板清洗机器人、腿履复合式智能起重机器人、智能特种机器人底盘等多款机器人产品相应问世,为我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公司决定将5%股份(价值250万元)赠予机器人团队,用于鼓励团队为公司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山东鲁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滕飞介绍说,“下一步,公司将出台系列的人才引育政策,与齐鲁工大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全力为公司人才供给保驾护航。”

长期以来,齐鲁工大紧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设特色学科专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合力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供给工大(科院)新模式。

例如,与浪潮、网融等23家企业共同开设合作办学专业,每年为合作企业培养人才1100余名;与驻济单位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培养契合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要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搭建更多人才共育平台,持续推动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在山东发光发热、施展才能,着力输送更多优秀学生在山东干事创业、落地生根。”舒明雷说。

如今,在校地产学研基金的支持下,齐鲁工大创新模式和特色平台不断完善、加速成势,一大批科创团队、孵化企业逐步壮大,科技转化的“蛋糕”也越来越大。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中,校(院)专利转让、许可和作价入股金额达3.163亿元,居全国高校第八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7.554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三十二位。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行‘一学科一产业、一学部(学院)一链主、一团队一项目’,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需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产出有价值的成果,真正实现校地、校企‘双向奔赴’、互利共赢,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强省战略工大(科院)何为的时代之问。”该校党委书记吴衍涛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