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助力中职班主任工作创新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出既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又拥有积极情感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是当前班主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基于党建文化的情感教育活动
每个月组织一次红色主题班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党史故事、英雄事迹作为主题内容。如,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班会,通过讲述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感受与应对方式。借助讨论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坚韧、团结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班会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克服困难的计划,并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互相监督执行。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红色文化社团。班主任积极与社团指导教师沟通协作,为学生争取更多展示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红色话剧《刘胡兰》的排练与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了刘胡兰英勇无畏的事迹,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演出结束后,组织学生举办心得分享会,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举办党员榜样分享会,邀请学校优秀党员教师、校友中的优秀党员或当地模范党员走进班级。邀请毕业后自主创业成功的党员校友回校,讲述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同时如何关注社会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分享会后,组织学生与榜样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向榜样提问,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榜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
融合党建元素的创新教学实践
专业课程思政,与各科专业教师紧密合作,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教师结合我国制造业从落后到逐步崛起的发展历程,讲述老一辈机械制造专家如何凭借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取得重大技术成果。适时引入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精神与爱国情怀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创新项目驱动教学,以党建引领为契机,构建创新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与市场需求,确定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主题,如“基于环保理念的新能源产品设计”。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党员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党员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引导学生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项目结束后,开展项目成果展示与答辩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竞争意识。
联系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党建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模式。带领学生参观大型电子企业。在参观过程中,企业的党员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推动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升级。同时,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一些简单生产项目或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创新氛围与团队协作模式。回校后,组织学生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将企业中的创新理念与团队协作经验应用到班级学习和生活中。
依托党建引领的班级管理创新
党员学生示范岗。在班级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员或团员,设立“学生示范岗”。示范岗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例如,设立“学习示范岗”,由成绩优异的党员学生负责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制订学习计划、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设立“纪律示范岗”,负责监督班级纪律,提醒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定期对示范岗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激励他们不断提升素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班级民主决策机制。借鉴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班级民主决策机制。在班级重大事务决策前,如班级活动安排、班规修订等,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全班学生讨论,鼓励每名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由班委会成员整理汇总学生的意见,形成初步方案。最后,通过全班投票的方式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了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党建引领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党建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教室环境布置上,融入红色元素,如,张贴党的光辉历程图片、悬挂红色标语等,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创编班级口号和班歌,将党建精神与班级精神相结合,如班级口号“团结奋进,创新报国”,班歌选择具有激励作用的红色歌曲。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如“红色文化手抄报比赛”“红色诗词朗诵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党建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