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为中高职贯通培养“加料” 为学生“贯穿式”成长探路
“我建议,在中高职院校之间开展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早了解高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我完全支持这一建议。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校观摩、实训观摩、课堂观摩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这样也能促进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日前,一场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召开,现场气氛热烈,暖意融融。从课程体系衔接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教学资源共建到就业考核管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与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交通职业学校、青岛商务学校等13所中职学校的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讨论,围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重点难点以及双方合作的需求点共商共议、相互借鉴,充分碰撞思想火花,凝聚集体智慧。
在模式上凸显一体化设计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自2019年建校以来,坚持中高职贯通培养一体化设计,陆续与19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三二连读”合作办学和“初中后五年”合作办学。其中,2024年,与青岛9所中职学校开展“初中后五年”“三二连读”“五年贯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总计划招生1450人。
同时,学校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加速推进与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密切合作,助力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发展。“在夏季高考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的前提下,2024年,我校仍保留超过40%的中职毕业生招生计划,全力支持中职教育发展。”学校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王艳表示,中高职贯通培养在学校的招生与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已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学校与中职学校开展“初中后五年”和“五年贯通”合作办学,预计合作招生2000余人,中职毕业生录取人数将再创新高。同时,为了保障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教育资源分配的有效性,学校强化合作专业考核,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贯通培养人才质量,形成一荣俱荣的共同体。
在专业上凸显工科特色
“经过全面调研和考察,学校与13所中职学校合作。这些学校是我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学校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李鸿江介绍,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学校精心挑选了数控技术、智能焊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强势专业与13所中职学校合作。
青岛作为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包括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以及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坚持“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始终把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需求。“合作专业都是工科专业,体现了我校的工科特色。这正是我校作为公办高职院校的责任和担当。”李鸿江说,“在与中职学校合作探索中高职贯通培养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向方面,我们也积极贯彻并尽全力做到这一点。”
在资源上凸显共建共享
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贯通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致力于打造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新范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全面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培育、师资培养、实训共享和教材孵化等内容,共同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路径。
教务处负责人郑晓庆介绍:“学校深耕中高职贯通培养,严格落实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除了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学校还注重以产教融合为基本要求统筹专业教学,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确保贯通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职教力量。
“智能制造学院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有效模式。比如,定期举办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就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团队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中高职贯通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并通过中高职联动共同访企拓岗,输送的大赛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帮助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作为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学校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乔慧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中高职贯通培养让中高职学校、学生、企业、社会都能尝到‘甜头儿’,我们一定要坚定地、不打折扣地走下去。”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中高职贯通培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了较高的竞争力,得到了海尔空调、海信模具、国合通用、大晃机械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同时,学校参与的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也获得了青岛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管理上凸显闭环管控
“中高职贯通培养绝非单向输出,而要借助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及实训资源的共享,形成‘1+1>2’的品牌效应,实现双向赋能。”学校副院长高桥表示,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贯穿式”的成长通道,帮助他们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品牌的带动作用,推动资源贯通和强化过程管控是必不可少的。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着力推动中高职之间构建“课程衔接+项目驱动”的双轨机制,携手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了中高职标准对接、教学对接、评价对接,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的完整链条,形成了一体化的育人闭环。在省、市两级管理下,这种以保障学生就业为目标的闭环管控机制,聚焦市场需求、职业素养、服务跟踪,促进了贯通培养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随着中高职贯通培养越来越“吃香”,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包括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内的高职院校和许多中职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中高职携手同题共答的双向奔赴。“我们将继续与中职学校衔接好、合作好,拓思路、重实践、求实效,努力探索并推动形成富有特色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创新实践和模式。”高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