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高密市:劳动教育赋能学生身心成长 临朐县:“三力齐发”推进校域议事决策科学 济南市市中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习基地书院联盟开展第六期活动 图片新闻 平阴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的“光” 枣庄市山亭区:上活诚信思政大课 乳山市:家庭教育亮点多 成武县:非遗薪火燃亮校园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高密市:劳动教育赋能学生身心成长

□ 通讯员 王同林 曹颖

“花生吃着香,这是劳动收获的香甜。”在参加完《落花生》课本剧展演后,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槐星词非常高兴,“虽然没有参加种花生的真实劳动,但通过课本剧展演,我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劳动课是我校教育教学的必修课,我们把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开发了劳动教育课本剧展演、模拟劳动体验、劳动教育故事展演等校本课程,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课堂感悟劳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课后参与劳动的兴趣。”该校校长石玉花说。

课堂上的劳动教育别样精彩

据石玉花介绍,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整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开发了劳动故事、劳动诗词大会、劳动数字展演等17门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劳动的喜悦。

“我们组获得了劳动诗词大会第一名。我连续挑战了7首关于劳动的古诗,仿佛看到了古人‘汗滴禾下土’的劳作场景。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粮食。”四年级学生王心悦说。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高密市组织全市97所中小学把语文课本里的《劳动最有滋味》《悯农》《金色的鱼钩》与数学课本里的《数的产生》《一起做家务》等能够体现劳动教育的课程穿珠成链,构建起了以劳动教育为“线”、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近3年,高密市先后开展了课堂劳动教学挑战赛109场次,全市3042名学科教师化身课堂劳动教育“观察员”,通过课堂指导、现场点评、活动评价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劳动教育的热情。

在高密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看来,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更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田间地头,亲身感受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

校园农场拓展劳动教育课堂

“我们‘少年农学院’的麦苗长势良好,今年又要大丰收了。到时候,我请大家吃我们自己磨面粉做的火烧。”高密经济开发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岳丹堃高兴地说。

高密经济开发区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既有城区教育的优势资源,又有乡村教育的“土味儿”。

“我们改造了学校的闲置土地,整合出13亩优质土地,建设了‘少年农学院’。”该校校长赵华富介绍说,“以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为主线,将课堂教学融入劳动实践,开发了动物养殖、麦秆创意、火烧制作、智慧菜园等15门特色劳动实践课程,建设了种植、养殖、火烧、食育、创美等5个劳动实践工坊,构建起‘五坊一院’校园劳动实践平台。”

以“五坊一院”为载体,学校构建起了神奇的种子、我们的试验田、小麦与二十四节气、小麦节、麦秸草编制、火烧制作、美食分享等一整套校园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校园劳动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

田间地头传承农耕文化

“与城区学校相比,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劳动教育优势。”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王吴小学校长孙刚说。

该校地处高密市孟家沟水库旁边,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附近村庄的村民年龄偏大,村里的闲置土地比较多。

“我们向村里申请,让他们把学校周围闲置的20亩土地免费提供给学校种植,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孙刚说。

“我们村以前主要种植土豆,现在学校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种植,还是我们村的颜培俭大爷指导我们种植的呢!”看到自己班种植的土豆长势喜人,五年级学生李梓涵非常高兴,“我们种的土豆收获以后,一部分在学校餐厅做成土豆饼、薯片等我们喜欢的食品,另外的大部分都卖给附近的豆腐乳加工厂,制成了豆腐乳,销往全国了呢。”

在谈到指导学生种植土豆的体验时,颜培俭说:“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连‘谷雨前后,撒花点豆’‘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天,忙种烟’等农时谚语都不知道了。通过跟孩子们一起劳动,我就给孩子们讲解这些谚语的来历和意义,他们很高兴。”

“学生一边参加劳动,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一边听村民讲授农时谚语和农耕故事,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开阔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孙刚说。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参加生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为其终生幸福奠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劳动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学习、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劳动实现身心双成长。”在谈到高密市劳动教育的推进思路时,明辉说。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