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非遗薪火燃亮校园
本报讯(通讯员 刘颖 刘胜广)当刻刀赋予葫芦鲜活的艺术生命,当少年挥拳踢出大洪拳的虎虎生风,一场传统与青春的碰撞在成武县校园里上演。近年来,成武县聚焦本土非遗文化传承,将葫芦雕刻与非遗大洪拳引入校园,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课堂,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成武县实验中学葫芦雕刻实践课堂上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教师兰海峰将葫芦雕刻的历史、技法以及蕴含的文化寓意向学生娓娓道来,随后亲自示范,从在葫芦上绘制图案,到运用刀具进行雕刻,每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手持刻刀,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逐渐熟练,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葫芦雕刻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
“我特别喜欢葫芦雕刻,也十分期待上这门课。葫芦雕刻让我不仅体验到传统艺术创作的乐趣,而且真切地感受到非遗之美。我会继续创作新作品,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成武县实验中学学生李佳玥说。
“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为校园注入了强大的文化活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向往。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葫芦雕刻,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代代相传、熠熠生辉。”兰海峰说。
在成武县孙寺镇初级中学,非遗大洪拳的教学现场充满力量与激情。武术教师身着练功服,精神抖擞地为学生展示大洪拳的基本招式和套路。一招一式刚劲有力、虎虎生风,赢得了学生的阵阵喝彩。阳光下,少年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铿锵有力的呐喊,让大洪拳这一古老武术焕发出青春活力。大洪拳进校园,不仅让学生强健体魄,而且让他们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武术蕴含的坚韧精神与文化内涵。“学习大洪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该校初一(1)班学生张可欣说。
“我们希望引入大洪拳非遗项目,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传统文化殿堂的桥梁,既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磨炼意志,又让他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孙寺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孙霞说。
下一步,成武县将继续推动更多非遗项目走进校园,通过常态化的非遗课程和活动,让非遗在校园中“活起来、传下去”,为非遗传承培养更多新生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