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读教育报刊  育时代新人”征文选登 时光不语 默守耕耘 读《山东教育》 育时代新人 引源头活水 汇清泉如许 图片新闻 智慧灯塔:教育报刊照亮前行之路 读《山东教育》有感 如何让书香浸润童年

第5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5

引源头活水 汇清泉如许

——我与优秀教育报刊的不解之缘

□ 郑兴港

我与《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的美丽邂逅,大约在20年前。毕业后,我回到家乡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初入教育行列,既感到陌生,又觉得欣慰。这是因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我的最大愿望,而望着那庄严的讲台和一双双懵懂的眼睛,我顿感犹豫。如何进入角色,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华丽转身呢?正当我一头雾水的时候,当时的胡校长看着我笑了,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初为教师的人都是这样的,你不要泄气。我们图书室订阅了《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这些优秀的报刊可是难得的学习资源呀!你快去借来看看吧。”沉甸甸的《山东教育》和《山东教育报》拿在手里,记在心里,我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记得初读《山东教育》,我便被里面的栏目和文章震撼了:“管理之道”栏目,让我感悟到管理的高妙之策和管理方法的博大精深;“班主任策略”栏目使我明白了教师之爱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精神;“学科教研”栏目更让我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的良师益友,其中的优秀教学案例不仅仅给我带来了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更重要的是让我从中懂得了如何对新课标下的课堂进行有效变革,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反思,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创新实践。而《山东教育报》引领我穿梭在整个教育变革的时代,聆听全省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了解教育阵地的丰硕成果,积累教育新闻通讯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寒来暑往,在一年又一年的教育教学中,《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成为我每日必谈的内容。办公室的灯光下,家里的书房中,只要有空暇时间,我就留下了阅读的身影。在《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潜移默化的帮助下,我才领略到教学的多姿多彩、教育事业的无上光荣。

正因为这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在我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有幸执教了人生中的第一节县级优质课《圆明园的毁灭》。至今,我对教研员张老师的点评仍记忆犹新。她对我说:“课上得不错,很有新意。”是呀,我之所以有了这一点进步,是因为《山东教育》的启发和帮助。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与《山东教育》相伴相知的决心。此后,我多次执教优质课、观摩课,特别是借鉴并灵活运用了《山东教育》“学科教研”中的案例。

如果说《山东教育》是我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些许收获的“及时雨”,那么《山东教育报》就是我在新闻通讯写作方面的“指南针”。自2015年起,我开始学习新闻通讯稿件的写作,从县教体局的“教育信息”到市教育局的“滨洲教育周播报”,一篇篇通讯稿都留下了我的痕迹。于是,我尝试向更高级别的报刊投稿。令人欣喜的是,我撰写的通讯稿《青优班,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快车道”》在《山东教育报》发表。我想:成功的喜悦固然值得铭记,但让我收获更多的却是“只有引源头活水,方能汇清泉如许”。

庆幸,与你们同行二十载;感恩,伴我成长一辈子。《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你们就像春风,给予我向阳而生的力量;就像甘甜的雨露,润泽我渴求的理想;更像点灯人,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作者单位系邹平市开发区第三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