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力量助学生跑赢技能成才路 探索“班·墨学院”职教出海的新路径 构筑“1+N”青春志愿服务新生态 以“劳模+工匠”精神引领 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构筑“1+N”青春志愿服务新生态

本报讯(通讯员 魏岩)日前,东营科技职业学院2023级青年志愿者林家豪担任广饶县綦公社区大学生兼职副书记,带领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在基层治理、关爱特殊群体、城市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多项服务。这是该校构建“1+N”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度融合专业特色,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1+N”志愿服务体系。其中,“1”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枢纽;“N”为基层团支部组建的志愿服务分队,选拔学生骨干赴社区挂职锻炼、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已建立覆盖街道(社区)的15个实践基地,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县域发展,累计培养注册志愿者超4000名,服务时长突破4.4万小时,形成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工作路径。

为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他们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体系,建立了“志愿汇+第二课堂”双轨机制,实现志愿者注册全覆盖与过程管理规范化。同时,构建“专业实践+志愿服务”培养模式,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校园风尚。对志愿者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开展应急救援、礼仪服务等专项培训20余场,为全国产业工人改革交流会、国际橡胶轮胎展等50余项大型活动输送专业化志愿者团队。

该校注重立足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工程学院运用AI技术模拟反诈情景,开发的智能科普系统覆盖3个社区;教师教育学院创建“星光学堂”助学品牌,开展特教职业课程培训34期,惠及特殊儿童200余人;汽车工程学院结合产业需求,提供轮胎养护等专业技术服务。通过“专业+志愿”模式,实现80%以上志愿服务项目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出省级优秀实践团队3支。

学校还构建了校地共建机制,与广饶县12个社区开展常态化合作,年均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200余场。重点打造暑期“三下乡”品牌,每年组织5000余名学生赴基层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形成“反诈科普”“助老智享”等10个精品项目,志愿服务从“活动式”向“品牌化”转型。团队连续5年获评“山东省‘三下乡’优秀团队”。“学校将持续深化‘1+N’模式内涵,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精准度,强化校城资源对接机制。”谈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校长成永江介绍,“我们将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践行职教使命,为区域发展注入青春新动能。”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