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多点开花” 优质发展“硕果盈枝”
在学前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东营市河口区勇立潮头,通过一系列独具匠心的创新举措,在教育普及、融合发展以及集团化办园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如繁花绽放,绚丽多彩,结出累累硕果。
据统计,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2所,其中公办园28所、民办园4所;公办园在园幼儿3728名;全区幼儿园教职工762人,专任教师580名。目前,全区有省十佳幼儿园1所,省示范幼儿园19所,市现代化幼儿园18所;优质园占比90.63%,比去年增长8.13%;普惠率100%,居全市首位。
学前教育夯基础,“普及之花”绽芳华
河口区坚持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向学前教育倾斜,在足额保障生均公用经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学前教育。过去10余年,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共投入9600余万元用于农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着力改善办园条件。河口区规定,凡户籍在镇街的幼儿,学前三年的保教费由区、镇街两级财政补贴。同时,政府按照定类标准和班额对幼儿园进行精准补贴,确保其在教学资源、师资培训、设施维护等方面能够持续投入。补助政策为农村学前教育解困纾难,化作基石铺就城乡教育公平路。
多元融合添活力,“协同之花”吐芬芳
油地融合促共进,资源整合谱新篇。河口区秉持“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油地紧密合作,打破资源壁垒统筹布局,整合盘活学前教育资源,坚持以理顺办园体制为突破,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区级财政配套相结合、区级资金和镇街级财政相支撑的办法,落实8所原油田移交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有效提高了公办幼儿园占比,初步构建起油地融合的学前教育体系。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油地融合的一大亮点,结合油田特色文化和地方民俗传统,共同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
党建保教相辉映,红色传承育幼苗。河口区精准施策,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与典型推进意义的学前教育党建工作模式,尤其在党建指导员配备方面成绩斐然。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教育系统中遴选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党建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作为各幼儿园的党建指导员。他们深入一线,充分发挥“指导、监督、联络、服务”作用,积极引导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如“红色绘本进班级”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
托幼融合助桥梁,连贯服务启新程。面对生源骤降的趋势,河口区积极探索向下拓展延伸服务,学习借鉴上海托幼一体化改革模式,理顺0—岁与3—6岁保育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同和综合监管,有资源条件的20多所幼儿园已完成向原登记注册机关营业范围变更手续,按规定同等享受幼儿园运行补助政策,率先开启婴幼儿照护和学前教育无缝衔接,稳妥有效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成为温暖民心的关键举措。
集团办园优布局,“均衡之果”满枝头
按照“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自 2016 年起,河口区逐步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在总园与分园构建起“一套班子”“三级制度”“N+课程”创新模式,达成办园理念、保教保育、教研教改、教师培训以及幼儿评价的“五统一”,以此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品牌化、规模化的学前教育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又重新调整完善了学前教育集团布局,成立3个学前幼教集团,带动区域内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集团实现了全区公民办幼儿园100%覆盖。
经过几年实践,河口区扎实推进省级幼小衔接和游戏实验区工作,建立公民办幼儿园联动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优质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落实公民办幼儿园联动教研和教师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集团化办园”工作颇有成效。在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全区新增2所公办园、4所普惠性民办园,促进了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这些成果有力彰显了集团办园的协同优势,打造了学前教育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的示范样本,为更多幼儿开启了优质教育之门。
(作者单位系东营市河口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