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书院载体 助力立德树人
近日,在济南市市中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书院联盟第六期活动中,济南第六十八中学的师生们在南山书院课程展示环节中的精彩演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据了解,在市中区,泉润学校、第六十八中学、舜玉小学等3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书院,并于2023年共建了书院联盟,以书院为平台载体,创新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发挥着知识传授、赓续道统、浸润教化的重要作用,后历经百年沉寂。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与自觉的苏醒,人们重新发现了书院的价值与并未消竭的生命力,多地出现了书院复兴的态势,一些学校纷纷成立书院,力求将书院的功能价值与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度融合。
在济南,第六十八中学以南山书院为载体,秉持“回归生活、体用贯通”的原则,坚守立德树人之根本,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在中华吟诵、乡土研学和诗礼传承中不断探索,打造了“八景”系列等特色品牌。泉润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泉润书院建设相结合,强化体验式教育场景功能,积极开拓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的实践空间。爱都小学的教师则根据兴趣组建了半山书院,发起“诵经典”“兴礼乐”“传家风”“习六艺”“做君子”等八大行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仅在中小学校,“书院制教育”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热点之一。以我省为例,山东职业学院以全员书院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在学生住宿社区成立“三味”“桐林”“易安”等六大书院,成为省内首所实行全员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泰山科技学院目前运行有6个社区文化式书院和1个文理学院式书院,每名学生分别隶属一所书院,各书院依托“领导力”“家文化”“连接点”三核驱动体系,延伸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育人体系。潍坊学院弘德书院主要承担学生社区管理、通识教育和德育培养等职能,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让书院在现代教育场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教育改革等总体而言是好事。但这条路如何走,还处于摸索中,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定位模糊、师资短缺、形式化倾向、评价体系缺失等。学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书院的功能价值,助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这是我们要主动应答的教育之问。
传承好传统书院精神,是首要。古代书院通过培养专门人才、创新和传播学问,产生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书院精神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主要体现为:承载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精神,尊师重道、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这些都是“以文化人”的精神瑰宝,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思想源泉。学校要用好书院这个载体,重在引领学生传承、践行、发扬好传统书院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观、历史观和民族观。
借鉴好传统书院理念制度,是关键。教育的核心在于“人的培养”。古代书院以人文教育为理念,以儒学精神为主导,形成了人才培育方面的特色制度,如道义重于功利,成人重于成才,师生之间感情深笃、伦理井然等,与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核心要求相契合。同时,书院还注重实践性,教育方式并非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藏修游息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我体悟、躬行实践。此外,书院制度还具有包容性,为学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通过会讲制度,不同学派得以交流与碰撞,学术大师可自由讲学于各书院之间。
明确好书院权责分工,构建好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是基础。有些学校书院与学校(学院)权责混淆,课程重复或管理重叠,导致学生负担加重。需要明确的是,书院主要辅助学校进行通识教育与人格培养,但有的书院存在通识课程碎片化、缺乏体系设计,对此,需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开展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方面的教育。有的书院举办的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让人产生共鸣,对此,需要精心策划青少年喜闻乐见、注重传习与体验的特色文化活动。在评价体系方面,可引入第三方评估,跟踪学生成长发展数据。
发挥好书院山长的引领作用,是核心。书院主持者(亦称“山长”)在书院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神引领、文化熏陶、朋辈感染等多元形式,对学生施加全方位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思想引领性、文化象征性和实际影响力等多重价值。古代许多著名书院的山长如王阳明、朱熹、陆九渊等都是大学问家和思想家。而现下由于专业资源短缺,多数学校书院山长由行政人员或青年教师兼职,精神感召力和专业指导能力有限。因此,可邀请当今享有声望的文化学者或者教育专家参与主持工作,带领书院真正成为助力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