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变“一头热”为“两头甜”——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当下,在我国地方高校育人进程中,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校企合作也存在“合而不深”“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如何让产教融合从“一头热”转变为“两头甜”?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在实践探索中给出了答案:立足产业变革与人才需求,构建“思政+专业+行业”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学改革实效。
思政育人,强化顶层设计
学院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从培养方案、实践平台、实践共同体以及实施路径机制等方面整合设计协同育人模式。为把“大道理”转化为“贴心话”,学院开设思政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会实践,用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专业学习和行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学院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授课,将行业前沿动态和技术成果引入课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制度,使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的教育重点、方向和目标,明确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品行要求;将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结构性分解,形成实践模块,结合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融入产教融合资源和内容,挖掘育人“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协同育人,搭建实践平台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融入“学—研—产”全过程,探索形成“学校+企业+产学研平台”人才培养新思路,通过实践教学、创新活动、项目实训三大环节培养学生的复合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
学院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互培互引合作方式,开展校企“双向挂职”活动,打造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深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为学生搭建山东旭日清洁器械有限公司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等综合实践平台,深度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多维发力,构建育人共同体
在产教融合、思政协同的育人理念下,2021年,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歌尔工学院。学院将多权能、多要素深度融合,实现资源链与利益链的有效共生与利益共享,形成功能互补、资源互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育人共同体。产教双方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进行结合,建立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互惠机制,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企业经营链“双链合一”,形成环环相扣、长效持久、校企共赢的良性生态。
如今,该项研究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2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2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3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4项。10余所高校借鉴学院协同育人模式,30余所高校派人前来考察学习。
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将不断拓展和完善“思政+专业+行业”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育人模式,破解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瓶颈,推进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建设“双轮驱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