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打造“和雅教师”新样板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新闻 乡村体育教师,何以如此重要?  “教联体”发力,破解协同育人新密码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巡演团赴肯尼亚交流 聊城市东昌府区明达街小学 开展“德育示范课堂”特色活动 郓城县东城初级中学 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威海市环翠区望岛幼儿园精心打造童年告别礼 莒县果庄镇中心幼儿园 开展预防夏季传染病主题活动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滕州市滨湖镇中心小学

打造“和雅教师”新样板的探索与实践

□ 通讯员 刘超 胡修才

作为一所濒临美丽微山湖的农村小学,近年来,滕州市滨湖镇中心小学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开辟“和雅教师”培养路径,探索出一条具有滨湖特色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校牢牢把握“实施荷和教育,培育荷美少年”的办学理念,围绕“荷和”教育的四个核心维度——培养荷美少年、打造荷美课堂、成就“和雅教师”、评选和合家长,积极推进校园“荷和”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和雅教师”队伍。

党建领航,筑牢思想根基

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征程上,学校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夯实教师的思想根基。

学校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主题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之魂。教师刘浩然说:“那次,我与同事们一起走进微山湖红色教育基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内心特别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初心。”

学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带动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党员教师张强主动与新入职教师结对,帮助他们磨课、听课、研究教学设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庄严承诺。

学校党支部积极创建“莲廉”文化长廊,将“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徜徉在校园长廊里,随处可见“清风润荷”“廉洁自持”“廉心育人”等文化标语,引导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坚守职业操守,涵养廉洁自律的品格。

师德铸魂,提升育人品质

学校通过系统培训、科学考核、丰富活动,全面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课,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政治理论与教育伦理专题讲座,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动态考核制度,出台《教职工师德动态考核办法》《提师能、铸师魂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日常考核和年度评优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师德教育落到实处。青年教师高婷婷说:“每当签下师德承诺书,我都提醒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守住教育这块净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树立榜样,打造“和雅教师”

学校创新建立了“和雅教师”评选机制,出台了《“和雅教师”评选细则》,明确从师德表现、教育教学质量、课堂特色、家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提出教师成长“三步走”路径:能上课、上好课、有特色。通过这一路径,逐步引导教师向高质量、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同行敬佩的“和雅教师”。

学校注重通过团队建设,打造“和雅教师”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观摩、走访交流等方式,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

破解难题,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学校也曾面临一些难题。首先,一部分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不清晰,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专业成长路径、教学特色打造等方面感到迷茫。其次,学校培训经费有限,教师在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方面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主动探索破解之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内外各类教育培训与教学交流活动,邀请名师入校指导,搭建学习与展示的平台。

同时,学校不断优化校本教研,建立起以“廉洁教育”、“和雅教师”评选、“党员先锋工程”为核心的品牌活动体系,强化教师政治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同步提升。

为解决培训经费紧张问题,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师线上参加各类优质课程培训,推动教育资源共享。

品质提升,成效初显

在持续探索与实践中,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大幅提升。教师坚定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守住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成效。关爱学生、敬业奉献、廉洁从教取得成效成为教师的行为自觉,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校关系持续巩固,家长的满意度和学校的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学校成功创建为滕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成为市基层学校党建引领、廉洁育人的典范。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深耕师德建设,不断丰富“和雅教师”培养内涵,书写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