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济南大学科研团队两年攻坚“铸晶记”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届内地与港澳高校  国球文化青年营在青岛开营 青岛科技大学与云南共建  天然橡胶产业技术研究院 烟台大学创设实验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

烟台大学创设实验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本报讯(通讯员 孙艳)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近日,烟台大学出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将以高考招生和校内二次选拔两种方式组建7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其中,数学创新实验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图灵创新实验班、物理创新实验班、核能装备材料创新实验班将通过今年高考直接招生,低空技术与工程创新实验班、智能制药创新实验班将在今年9月通过入校后二次选拔的方式进行招生。

学校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是学校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单独组建并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班。实验班将秉承“厚植基础、强化交叉、协同创新”的育人理念,依托设立具有省级以上优势学科、一流专业、未来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以及具有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的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领导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的卓越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实验班将实施导师制培养、小班化培养、个性化培养、研究型培养和国际化培养。学校为实验班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每个实验班学生不超过30名,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小班授课,通识教育课程可合班授课、小班研讨,采用项目式、专题研讨式、问题探究式等开放式、师生共创型教学模式。学校将为实验班配备优秀师资,聘请学校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上课,国内外知名学者将指导学生、参与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关学院将为实验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体现卓越化,突出研究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数理基础教育,强化人文素养。实验班实施完全学分制和灵活选课制,学生可以跨学科、跨学院、跨年级选课,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在总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实现“一生一案”。

在课程体系方面,实验班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开设2—3门课程,与知名企业合作讲授3—5门课程。学校将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生个性化培养,推动实现教学全过程、发展全要素伴随式数据采集,开展精准画像,跟踪学生成长。

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实验班将以学术前沿为导向,构建大一至大四逐级递进、层次分明的科研育人体系,实现科研能力阶梯式发展,塑造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实施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持至少1项科研训练项目并取得创新性成果。同时,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科技攻关项目等,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此外,学校还将深化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探索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学生培养长效机制,支持实验班学生参加国(境)外学术会议、访学以及其他重要学术活动。

在遴选及退出机制方面,实验班选拔方式分为高考招生和校内二次选拔两种方式,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学年对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未达到要求的退出实验班,满足实验班增补条件的学生可补充进入实验班学习。

据悉,学校将为实验班设置专项经费,针对实验班教师和学生采取多项激励措施。除为实验班配备全校优质师资外,学校各级各类资料室、实验室、实践场所等优先面向实验班学生开放。学校为实验班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用于开展主题报告、学术研讨、创新工作坊等各类活动。同时,为实验班单独设置创新奖学金,在其他评奖评优、党团组织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支持学生跨校交流、赴海外学习、国际学术交流和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各类创新活动计划项目。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