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端上“两桌好菜”,为区域发展增鲜添美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助力“鲜美烟台”走向世界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构建“党建引领+课程融入+文化浸润+实践担当”育人体系——让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力量根植学生心中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139支“三下乡”队伍出征 走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文化之路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职教观察】

走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文化之路

□ 郝艺 张璇 阚晓萌

职业院校如何创新宣传机制、推动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枣庄职业学院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资源协同破题——

枣庄职业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宣传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创新宣传机制,打造“班墨奚”匠心文化特色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有创意、有特色、有影响的新闻宣传内容,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以思想建设“铸魂”,把稳宣传工作“定盘星”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亚峰会”、乡村振兴、人才强国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如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榴枣归乡”等;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如“333发展战略”、“四抓两树”活动、“班墨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等,进行宣传策划和报道,确保宣传内容与国家、省、市和学校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把稳宣传工作的“定盘星”。

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大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壮大思想舆论的主流。制定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实施思政课建设“四个一”和“七进”联系学生制度实施方案》《政治理论学习巡听旁听的工作方案》等,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职教成果,如“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网格化“一站式”服务育人体系等,通过多维度的宣传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展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以组织建设“聚力”,筑牢宣传队伍“强堡垒”

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通过系统化规划,组建起4支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宣传队伍。

成立5+N”运营推广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学校专职宣传人员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从策划创意到内容编发,从严格审核到科学评价,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发布的信息及时新颖、快速高效、准确无误,为宣传工作把好方向、定好基调。

成立由48人组成的核心信息员骨干队伍,包括宣传信息员和宣传审核员。宣传信息员深入校园各个角落,捕捉教学科研、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亮点,为信息推广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素材;宣传审核员严格把控信息内容,切实筑牢信息安全底线,保障宣传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成立由68人组成的正能量宣传队伍,包括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等,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线上与线下宣传阵地管控,坚持“日处、日清、日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潜在舆情风险,妥善处理突发情况,把好入口关、过程关、宣传关和问责关,切实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成立由12人组成的教师宣讲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院长为团长,充分发挥学院“六园六路三馆一瀑一广场”场馆群和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采取“艺术+党课”形式,与党员、师生开展“书记共读一本书”活动,制作电视专题片,夯实思想根基,凝聚改革发展共识,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面向4支队伍成员持续开展专业化、体系化培训,精心设计课程体系,采取“集体学习—骨干重点培训—编审人员点对点辅导”的方式,帮助宣传队伍开展选题策划和深度采写。建立任务驱动激励机制,将宣传成效纳入二级单位考核,开展“月调度、年通报”动态考核激励,激发了师生参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枣职美誉口相传”的校园氛围。

2024年,学校宣传素材采用量同比增长40%,正面舆情排名跃居全省第二位,获评“2024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获得“2024年度教育传播引领奖”;原创短视频《勇者无畏——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金牌获得者李继程》等4件作品获山东教育融媒“泰山奖”。

协同媒体资源“赋能”,交出宣传文化“好答卷”

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学校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管理界限,统一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分配,做到针对同一主题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特点进行多角度创作,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上发布正能量宣传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传播。

高标准建设融媒体中心。秉持“镜头对准师生、版面留给一线”的原则,策划了《致敬平凡》《枣职伴你、与“安”同行》《枣职党建微课堂》等微视角系列节目,拍摄创意学校形象宣传片《位置》,用镜头捕捉校园生活的点滴,展现师生风采,提升品牌形象。

完善宣传硬件管理水平。升级学校各类LED屏等设备,为校园阵地宣传提供保障。打造学校特色专栏,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深入拓展对外宣传视角和空间,利用“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在食堂、公寓、教学楼等学生流量大的地点,宣传发布师生在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的故事等,全方面、多角度讲述学校正能量和好故事,充分展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学校融媒体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被授予“山东教育融媒体联盟教育融媒编审培训基地”称号。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单位。“枣庄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获评“山东教育融媒TOP100优秀教育账号”,移动校园“掌上枣职”APP获评“山东教育融媒体TOP100优秀教育账号”,山东教育发布APP中的“枣庄职业学院”教育号获评“新锐二十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