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让每次“碰撞”都成为照亮成长的光 济南市历城区:“全息评价”激活体育课堂新生态  生活美育课程校本化润泽学生心灵 图片新闻 教育戏剧:让农村寄宿学生开出“情感之花”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论坛】

教育戏剧:让农村寄宿学生开出“情感之花”

□ 郑立群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学生培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帮助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潜力尤为重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因办学条件相对简陋、人员配备相对简单化,学生生活与学习机械运行,加之学生缺少父母和亲人在身边的陪伴,导致其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相对滞缓。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策划、实施课程学习活动或主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戏剧手段进行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戏剧应用的广阔空间。”教育戏剧是一种融合戏剧元素和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给学生创设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同样,这也非常适合在农村寄宿学校进行推广,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成长,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一、农村寄宿学校推行教育戏剧的必要性

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教育戏剧”更有必要。首先,由于农村寄宿学校的学生长期脱离监护人的有效监管,对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众多网络中的负面价值观冲击。其次,随着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的智能化学习设备逐渐普及,但如果过度依赖智能化教学而忽视情感陪伴的引导作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以及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最后,受智能时代算法推荐的影响,学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短视频等碎片化形式获取信息,这种趋势对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生来说更加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将无法养成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影响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二、农村寄宿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社会情感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和负责任决策等要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能多方面促进学生发展:自我认知上,有助于学生准确认识自我,明确个人特点和发展方向;学习动力上,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思维发展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品格塑造上,社会交往中培养的同理心、责任感等品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生涯规划上,社会情感能力为学生认识社会、规划人生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数智时代加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农村寄宿学校实行教育戏剧的有效路径

针对农村寄宿学生在日常缺少与亲人情感交流的特征,教育戏剧的情境性、参与性、创造性等特点,可为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提供有效路径。首先,角色扮演促进自我认知,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多样化的情感和处境,加深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其次,即兴表演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及时调整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其情绪觉察和管理能力。再次,剧本创作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编写和讨论剧本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议题,增强对社会的理解。

此外,团队合作能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戏剧排练和演出需要团队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情境模拟则能训练决策能力,在戏剧情境中面对各种问题,学生可以尝试不同解决方案,提高决策与执行能力。最后,反思讨论深化情感体验,通过戏后讨论和反思,学生可以深化对情感和行为的认识,促进能力内化。这种基于教育戏剧的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机会,能有效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发展。

四、农村寄宿学校开展教育戏剧的实践案例

禹城市莒镇李屯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发现有近6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至少一方外出务工。在此背景下,笔者在这里开展了“教育戏剧”的推广实践。

推广实践共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进行前期调研。通过对全校六至七年级学生发放社会情感能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各维度得分略低于同年级的城市学生。第二步,开展种子班级培训。选取七年级(1)班作为种子班级,进行100学时的论坛剧场和社会情感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包括戏剧基本技巧、校园生活主题剧本创作和论坛剧场等。第三步,组织剧本创作。在培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编创6个短剧剧本,为后续的校园巡演做准备。第四步,开展校园巡演。种子班级学生在全校7个班级进行论坛剧场展演,共计7场。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培训成果,也扩大了项目的影响范围。最后一步,收集反馈。对每场演出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以评估项目的即时效果。

结果显示,观看论坛剧场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各维度后测得分比前测得分显著提升。焦点小组访谈表明,论坛剧场提供的尊重、开放、包容、安全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剧场中呈现的校园生活的思考等,现场讨论热烈,90%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堂和讨论。

实践表明,教育戏剧是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教育戏剧融入日常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村学生在“戏剧”中开出“情感之花”。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